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和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建设布局,在粮食主产区建设确保口粮安全的高标准农田,支持粮食生产区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注意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更多地认为农业供求矛盾主要方面在于供给侧,更多地把农业项目区、粮食功能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为代表的农业结构调整新方向作为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姜长云,2010)。从宏观层面看,建设高品质良田,促进生产集聚水平提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生产集聚在农业领域正进入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全球生产集聚发展趋势较为明显,我国生产集聚还处于萌芽阶段,生产集聚效应才刚刚显现。当前学术界对于生产集聚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生产集聚水平的研究方法、演变趋势、行业特征等宏观层面分析。而无直接阐述生产集聚水平对粮食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尤其缺乏对我国粮食生产效率产生怎样的影响?从而缺乏对于生产集聚水平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粮食生产,乃至国家粮食安全等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制约了政府针对粮食生产方面建设进程,妨碍了有针对性的相关政策的有效制定和推进。从已有文献中可以看出,我国生产集聚带来的集聚现象愈发明显。从宏观层面数据显示,中国种植业生产集聚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通过基尼系数方法测算我国农作物变动情况,研究表明1980年--2012年农作物生产集聚趋势不断形成,种植业生产集聚从1980年的0.3910上升到2012年的0.4510。从细分作物来看,粮食作物生产集聚水平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从1980年0.394上升到2012年0.5120(陈甜,2014)。我国粮食生产效率也在保持着持续增长,从2001年的0.711上升到2010年的0.791,粮食主产区生产效率从2001年0.786上升到2010年0.873(马林静,2014)。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生产集聚水平表现出不断上升的势态,生产集聚的变化对生产要素以及对产出的双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否促进了粮食生产效率的提升,和进一步影响着单要素投入效率的变动?本文利用199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从生产集聚视角切入,通过系统性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深入研究了生产集聚水平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并阐述了粮食生产效率区域异质性的原因。为促进我国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陈述如下:研究内容一:禀赋特征对生产集聚的形成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该部分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生产集聚水平的诱因。首先,分析生产集聚的形成及演变趋势。其次,分析农业资源禀赋、外部性条件对生产集聚水平的影响。运用199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在实证分析过程中,选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研究方法分析农业资源禀赋和外部性因素对生产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生产集聚是由自然禀赋优势、种植习惯和国家宏观结构调整作用下形成演变和发展。另一方面,农业资源禀赋对生产集聚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从发展趋势来看,农业资源禀赋中农业耕地数量、农业技术水平对生产集聚呈现出“U”型趋势,而农业劳动力数量和农业资本存量呈现出“倒U”型发现趋势。研究内容二:生产集聚与粮食生产效率。该部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分析生产集聚水平的上升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首先,通过使用199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我国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其次,通过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数据工具变量模型实证检验生产集聚水平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最后,逐一对生产集聚与粮食生产效率影响路径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我国粮食生产效率逐年稳步增长,从1996年的0.735上升到0.781,上升了 6.3%。并且不同区域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化。其次,选用非农就业比例作为工具变量,进而验证了前文的研究假说,即生产集聚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生产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最后,通过实证验证生产集聚通过农户层面、农业产业层面和经济发展水平层面促进了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研究内容三:生产集聚与单要素生产效率。该部分在分析生产集聚与粮食生产效率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进一步探讨生产集聚对单要素生产效率(耕地、劳动力和机械)是否产生影响?首先,依然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对耕地利用效率、机械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其次,分别分析生产集聚水平对耕地利用效率、机械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生产集聚水平通过集聚效应促进单要素生产效率水平的提高。进一步观察生产集聚拥堵效应,在加入生产集聚二次项的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对单要素生产效率的影响系数有所下降。分要素来看,生产集聚对劳动生产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对土地利用效率和机械使用效率呈现出先阻碍后促进的趋势。基于全文的研究内容,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集聚区,强化专业化优势区域,提高我国粮食生产效率。同时在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中,提高农业单要素生产效率是必经之路。最后,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优化集聚区发展环境,提高集聚区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