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临港产业区的可持续性更新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临港产业区是城市的重要历史地段,它的产生与发展浓缩了人类的整个工业文明;它的衰落是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必然结果;同样,对它的更新也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临港产业区的更新关系到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因此要从战略的角度重视传统临港产业区的更新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几个著名的传统临港产业区更新案例进行剖析,总结归纳出传统临港产业区更新的相关规律,并将其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相融合,衍生出传统临港产业区的可持续性更新模式,进一步又从更新的价值观、更新的具体方式、政府与开发商的投资合作方式以及更新后的评价标准四个方面对更新模式进行了简要的阐述。重点是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相结合,提出传统临港产业区可持续性更新的概念与原则,并借鉴现代城市设计的手法分析传统临港产业区外部空间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产业区城市格局的整合、交通系统的完善、景观视觉系统与活动场所系统的整合以及建筑实体的控制,进而得出传统临港产业区可持续性的外部空间更新方法。对大连的举例研究是为了进一步阐述传统临港产业区外部空间的可持续性更新方法,检验该理论在环渤海地区港口城市的传统临港产业区中的适用情况,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以建筑师参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柯布西耶的城市思想的发展及有关城市的设计实践的历程进行分析与研究。在历史研究的层面上,有利于对柯氏城市思想的完整、深入的理
学位
经过长时间的高速发展,中国正在进入存量房时代。每年的新建住宅量将逐渐减少,既有住宅占比越来越多。随着既有住宅使用年限的增加,既有住宅的改造与维修变得日益重要。现有
如何对城市“城中村”进行改造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实践上的迫切需求以及理论上的不足使本文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人口特性、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
本文研究以“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黄泥塘配套服务区”项目为基础,以其中“山地明街”商业街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影响街巷形态的综合要素的讨论,展开对街巷形态塑造的研究。  
本文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对我国城镇密集地区农村聚落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指出城镇化进程和特征对农村聚落的发展有着
城市旅游形象对吸引旅游客源、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活跃旅游目的地经济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对于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研究没有
本文就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在“时间”演变的过程中研究“空间”,研究“观”与“演”这对主体各自的涵义及其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通过对当代观演类建筑蓬勃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出
装饰是建筑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建筑的风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建筑装饰。中国传统建筑极为重视装饰,无论是宫殿建筑还是民居建筑,都少不了精美的装饰。由于封建等级制度制约,民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全国各地涌现出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建设热潮。作为展示城市规划的窗口,规划馆以展示为重点,同时具备文化交流、宣传教育等功能,追求建立一个人文、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