鲥和太阳鱼养殖生态生理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鲥(Teunalosa reevesii)是中国特有的名贵溯河性洄游性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但近30年来,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环境因子的变迁等原因,中国鲥资源日趋枯竭,目前长江、西江和钱塘江鲥已濒临灭绝.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鲥类的驯化养殖进行过多次尝试,试图在内陆水域将其驯化养成亲体而进行全人工繁殖,达到养殖和增殖的目的.但终因鲥类紧张反应强烈,操作易死及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而未能突破.蓝太阳鱼及其杂交种是美国重要经济鱼类,其肉质鲜美,适应性广,是潜在的重要养殖和引进新品种.但其需要养殖到第三年才能上市的事实,限制了他们的推广养殖.该文研究通过对这几种高质经济鱼类的养殖生态生理研究,旨在为实现鲥和太阳鱼的人工养殖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其他文献
对中间球海胆幼虫进行不同饥饿时间后再投喂和投喂不同时间后再饥饿的实验.结果表明,孵化后的四腕幼虫可以在完全饥饿状态下存活288h;饥饿可显著降低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并
本文根据2012年10月~2013年4月在印度洋中西部海域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随机采集的722尾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样本,测量了大眼金枪鱼的叉长、体重以及脂肪含量等生物学数据,并
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s,IRF)是细胞核中的一类转录因子,可调节Ⅰ型干扰素(干扰素-α,干扰素-β)和干扰素诱导基因的转录.Kimura等认为,IRF是干扰素抗
为了保证工厂化健康育苗,对杭州湾漕泾河口区水质状况进行了监测,并在传统育苗水处理的基础上,结合水处理新技术,设计并应用了河口区罗氏沼虾育苗用水处理技术与模式,进行了
2000年~2003年对栉孔扇贝中国种群、日本种群和俄罗斯种群进行杂交育种研究.对F、F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性状进行初步探讨.比较分析了杂种F与亲本形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与亲本自
该文通过对两种不同规格(8.25±0.50克,40.41±2.45克)的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进行了饥饿再恢复投喂实验,结果发现在实验的30天内,两者均为饥饿5天组的美国红鱼具有
选用2×L-15作为基本培养基,添加20%的FBS及其他成份,NaCl调节渗透压,pH7.2~7.4,29℃恒温,原代培养中国对虾血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可活20d左右。用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