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公允价值及其应用环境进行了研究。文章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公允价值的涵义及本质。从公允价值产生及发展的背景入手,通过比较各国会计组织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分析出公允价值具有公平交易、持续经营、时态观、价格估计等特殊的内涵。接着分析了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在前面探讨的基础上,总结出公允价值的本质:公允价值是是面向市场、强调公平的计量属性;是环境变化发展的产物;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及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是真实与公允并存、合理可靠和相关并重的;第二部分,公允价值的应用环境剖析。首先以美国为例,通过考察其会计环境及公允价值应用的现状,简单地描述了公允价值的应用同会计环境之间的关系。其次,对公允价值的应用环境进行理论剖析。从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确认与计量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展开,对影响公允价值应用的需求和供给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经济环境,包括经济体制、资本来源、市场特征等是客观上影响公允价值应用的需求因素;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环境是分别从不同层面影响公允价值应用的供给因素。最后,在前面实例及理论剖析的基础上描述了适合公允价值应用的理想的会计环境;第三部分,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环境、应用现状及评价。首先考察了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环境的特征,包括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环境。其次考察了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并对其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正式纳入到对具体准则具有统驭力的基本准则中,而且在具体准则中较大范围地应用这一计量属性,足以证明适宜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已初步形成。但结合我国目前客观的会计环境,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持谨慎态度仍是最优选择;第四部分,完善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环境的建议。面对我国客观的会计环境,为了使更多的人接受公允价值理念,使公允价值在我国得以更好地应用。分别从市场经济、公司的治理结构、法律建设及监管机制、审计制度、估价技术、理论培养、会计教育、诚信建设等方面提出完善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