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碳纳米管负载纳米金属催化剂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f_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可再生能源,将二氧化碳(CO2)电化学还原生成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或燃料,既可以减少CO2排放,又能将可再生能源转变为高能量密度的燃料储存,对缓解当前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的性能优良的碳材料,已广泛用作金属催化剂的载体材料应用在CO2电还原反应中。本论文即基于CO2电还原反应,研究了碳纳米管表面含氧官能团和杂原子掺杂对其负载纳米金属催化剂以及催化CO2还原反应的影响。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原位化学还原法分别在表面含氧官能团以羧基、经基、羰基为主的三种碳纳米管上负载Ag纳米粒子得到三种Ag基催化剂(Ag/CNT-COOH、Ag/CNT-OH和Ag/CNT-CO)。研究发现,Ag/CNT-COOH由于表面羧基含量最高,其负载的Ag纳米粒子具有最为均匀的粒径和分布,这是因为表面羧基可以使银前驱体更好地锚定成核。此外,羧基相对较低的pKa值也使得它具有比羟基和羰基更强的质子供给能力。电化学结果表明,相比于其它两者,Ag/CNT-COOH在高过电势下(E≤-1.0 V vs.RHE)表现出最高的CO电流密度和法拉第效率,而在低过电势时(E>-0.9 V vs.RHE)则相反,这是因为其具有更强的质子供给能力和更快的电子转移,可以促进表面质子向CO2电还原或析氢反应中间体的转化。(2)采用不同的热处理法分别合成了氧、氮和硫掺杂的碳纳米管,三者的电化学结果表明,氧和硫掺杂的碳管基本无CO2还原活性,而氮掺杂碳管则对CO2还原具有较好的的催化效果,在-1.0 V(vs.RHE)时可以达到最高94%的CO法拉第效率。(3)在三种掺杂改性的碳纳米管上分别负载Au纳米粒子,得到Au/CNTs-OT、Au/CNTs-N和Au/CNTs-S三种催化剂。由于不同杂原子掺杂的碳管对Au的锚定作用机制不同,造成Au的粒径分布情况不同。电化学结果表明,CNTs-N负载Au之后的CO2还原活性没有明显改善,而析氢活性却增加明显;Au/CNTs-S则表现出最佳的CO2还原活性和选择性,在-0.8 V时能达到97%的CO法拉第效率,并且具有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研究发现,催化活性除了与载体的粒径效应有关外,载体与Au之间的电子效应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理论计算表明,氮掺杂碳管对Au的吸电子效应降低了 Au的表面电荷,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析氢反应的发生;硫掺杂碳管对Au的给电子效应则可以显著降低生成中间体*COOH所需的反应活化能,从而促进CO2向CO的转化。
其他文献
准确计算蛋白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以来是理论计算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如果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能准确得到蛋白-配体的结合能,对药物设计有着重大意义,对此科研人员做了
在能源发展的新时代,我国应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能源体系,尤其是石化行业,传统的粗放型低效高耗设备应当向精细型低耗高效设备转型。反应精馏设计是石化行业内一种有效的分离过程强化手段,能够同时推动化学反应与产品分离的进行,克服平衡反应的桎梏,进而大幅度地降低设备投资成本与操作能耗。然而,这些优点仅存在于采用反应蒸馏塔分离具有较有利动力学特性的反应混合物的情形,当面对分离具有较不利动力学特性的反应混合物的
碳化物材料由于具有出色的光吸收能力、导电性等特性,加之来源丰富、绿色无毒、成本低廉等优点,在光/电催化、传感等领域得到普遍应用。但是在光电化学领域的应用还有待研究
分数阶微分方程广泛的应用于光学系统、热学系统、力学系统及其他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黎曼–刘维尔半线性分数阶偏微分方程和包含的控制问
糖尿病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大的流行病之一。而Ⅱ型糖尿病(T2DM)约占所有糖尿病病例的86%,其特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受损导致的高血糖。人
本文主要研究张量广义逆和一类制约束矩阵(二阶张量)问题的求解,全文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我们首先介绍关于张量广义逆和制约束矩阵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现状,我们还介绍了
酿酒酵母一直被用来制造对人类有益的代谢产物,并且近年来发现酵母来源的葡聚糖具有提高动物免疫力的作用。酿酒酵母有两种形态:营养形态和子囊包裹的孢子形态。酵母子囊孢子
颅骨缺损是颅颌面修复中常见康复医疗问题,骨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缺损颅骨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现阶段骨组织工程支架培养中存在营养物质、氧气供给不足和中心处细胞死亡率
H是希尔伯特空间,V是它的一个稠密子空间,一簇自伴算子A(t)有公共的定义域V,它们具有紧的预解算子,当A(t)关于t具有某种连续性的时候,它们的特征值是不是可以被连续地参数化,
航天器在轨的恶劣振动环境载荷会引起精密设备的微振动,进而严重影响设备的工作性能,因此航天器中的隔振问题的研究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建立了在轨航天器有效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