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揭示了中国进入了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崭新的发展要求就是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使经济达到持续健康发展的状态来实现。为了从多维度衡量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必须要确定合理的科学的判断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推动中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对中国地区高质量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及空间效应研究,有助于了解中国地区高质量发展状况,根据不同地区情况进行优化高质量发展。本文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持续性、分享性、有效性和创新性对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选取了14项指标构建了一套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对2010、2015及2017年中国各地区相应指标的各项数据,利用熵值法衡量其高质量发展状况,并做出综合评价。接着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利用空间自相关系数检验其是否存在空间上的依赖作用,通过自相关图将中国各省份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布分为四类聚集体,并构建空间滞后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和共享发展在中国地区间的差异增加,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创新发展对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程度最高;北京地区2017年以73.816分排在全国领先位置,经济发展已向高质量发展快速转变,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已取得初步成效,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增长迅速,中部地区发展水平不高,但增速较快。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增长不明显,仍处于起步状态,中国高质量发展情况两级分化严重。中国高质量发展呈空间正相关,主要集中在京津冀经济开发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表现出较强的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