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补习由于依附于主流学校教育,主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为目标,因此被称为“影子教育”。与主流教育体系相比,课外补习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很难被观测和监控,相关的数据也很难被收集,一直以来不为研究者、教育规划者及决策者们所关注,因而很少有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掌握有足够的有关课外补习的资料。然而,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已经十分普遍,并且对正规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广泛的影响,因此对于学生课外补习的研究已经成为很迫切很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本文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通过对武汉、深圳三所小学、三所中学学生的抽样调查,对现阶段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补习的规模、强度、支出、形式、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研究显示: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中,70%以上的学生参加了课外补习,中学生比小学生接受了更多的补习教育;学生的课外补习支出与家庭的年收入成正比例关系,并且教育补习负担率呈现出随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而累退的趋势;“补差”型补习与“培优”型补习并存;多数学生认为参加课外补习提高了学习成绩。
家庭收入、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学校层级与学校类型对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有显著的影响;武汉、深圳学生在参加课外补习的机率上没有显著性的地区差异;学习成绩对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机率没有显著的影响。
学校层级对学生课外补习的强度有显著性的影响。
家庭收入、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学校所在地区、学校层级、学校类型、学习成绩对学生课外补习支出有显著的影响。
最后得出结论,课外补习是家庭受实际利益驱动的自发趋势。在我国优质教育供给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时,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允许课外补习存在,同时也要看到补习教育对应试教育的强化以及对素质教育带来的挑战,给予课外补习一定的规范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