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车辆—轨道梁动力特性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vhd5467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轨交通系统是一种中小运量的轨道交通模式,是轨道交通的一个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由于具有良好的爬坡能力、适应小半径曲线通过的能力,在日本等国家得到了较多的应用。我国已经开始兴建单轨交通系统,但是针对单轨交通系统车辆-轨道梁耦合动力学的研究却很少。 本文基于单轨交通系统的特点,建立了单轨交通系统车辆-轨道梁空间耦合系统动力分析模型,包括车辆模型、轮胎-轨道梁接触关系模型、轨道梁模型。在该系统模型中,综合考虑了车体、转向架以及轨道梁等结构的参振问题,并基于广义能量变分原理,利用有限元理论,建立了单轨交通系统空间动力耦合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组。在此基础上,采用Newmark方法,通过Fortran90自行编制仿真计算程序MVGSDSS对耦合系统的振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为了保证仿真计算的精度和稳定性,本文对积分步长、轨道梁单元有限元长度等参数进行了数值试验,得到了合理的取值范围,证明了结果的可靠性,验证了程序的合理性。 基于以上的模型和程序,本文针对单轨交通系统轨道梁出现的典型不平顺(如轨道梁正弦型不平顺)进行了系统分析,就单轨交通系统主要设计参数(如不同车速、支座支承条件、不同的轨道梁跨度等)的动力影响规律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在此基础上,从动力学的角度提出了改善单轨车辆走行舒适性的措施,并就轨道梁的设计、施工、养护维修以及不平顺的控制提出合理的建议。本文的研究将对单轨交通系统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道路运输业能源消耗主要以石油燃料为主,燃烧后产生如硫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粉尘、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环境的产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文利用两种熔盐体系(NaCl-KCl和NaCl-Na2SO4)制备了BiFeO3纳米晶材料,并对其尺寸和形貌进行控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
目的 观察达格列净对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清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
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具有比强度、比刚度高,重量轻以及良好的抗疲劳特性等诸多优异性能,近年来在飞机结构工程设计中获得了广泛地应用。复合材料夹层结构设计的最大特点在于将力学
本文针对目前铁路集装箱运输存在的体制、观念保守,办理站设置不合理,集装箱运输分布不均衡,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车、箱回空给运输企业带来成本增加等问题,以改善组织方式、提高运输
交通组织是城市交通管理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方法,比起中、长期交通规划,有着投资少、见效快、实施容易、调整灵活方便优点,是解决城市中、短期交通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 城市宏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