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马蒂亚·森教授的研究表明,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贫困甚至饥荒的消除。事实上,与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相伴随的,不仅有着财富的累积,还有着贫困的累积。以我国为例,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社会蓝皮书中即指出,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正在向纵深发展,“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即在于重构社会的收入分配体系,而这将不仅有赖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需要一个适当的收入分配准则作为保障。构建社会收入的分配准则需要通过经济学探讨效率,更需要通过伦理学探讨社会运行的基础规则与社会发展的终极诉求。对此,阿马蒂亚·森教授曾专门撰文论证,伦理思考将有助于使经济学研究获得更多的解释力,而黄有光教授则进一步指出,如果将伦理思考从福祉经济学研究中抽离,那将一定是不完整的。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伦理基础的讨论和福祉经济学的分析,尝试探讨一个与当前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更完整意义下的社会收入的分配准则。在本文的前部,我们首先对社会收入分配准则所涉的伦理基础做出初步的尝试性的探寻和梳理,并渐进讨论社会收入分配准则所涉的伦理框架。在对收入分配准则的主要理论进路做出简单讨论后,我们得出了一个初步的收入分配准则的结论组和一些相关的附属性结论。在本文的后部,我们尝试将这一讨论继续深入至福祉经济学范畴。首先,我们对社会总收入、分配、效用(福祉与偏好)、社会财富状况等收入分配准则的基本要素做出次第讨论;接下来,我们以无差异线和边际效用分析为起点,通过讨论收入分配准则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对资源分配的效率做出评价;最后,我们得出了一个不仅能够与之前的伦理思考相互印证,并能使其得到进一步强化的结论和一个有关政策建议的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