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揭示隐喻在重大经济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为此,笔者对关于全球系统性金融危机的英汉财经报道中使用的隐喻进行了对比分析。这次金融危机给全球的经济带了巨大的伤害,中国也不例外,但是与其他国家不同,金融危机中的问题被中国媒体掩盖了数月,直至最后的全面爆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来分析隐喻(Charteris-Black,2004; Deignan,2006; Stefanowitsch&Gries,2006),本文的研究是基于从2007年到2008年底的关于金融危机的英汉财经报道的两个自建语料库,英文文章来自于英语杂志《经济学家》(TheEconomist),汉语文章来自于《中国经济周刊》。每一个语料库又包含了两个次级语料库,两个次级语料库分别围绕次贷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对这些文章中隐喻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同一个经济现象,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对它赋予的概念意义也不尽相同。从一系列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2008年9月之前,英语文章中所使用的消极意义的隐喻远高于同期汉语文章。通过研究我们进一步看到了MPA方法的优点,同时也可看到其在跨文化、跨语言研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分为五个章节。第1章简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然后概括了本文的组织结构。第2章介绍了理论基础,列出相关文献作为理论基础,并介绍了一些以前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第3章介绍了所使用的语料库,详细地阐述了研究方法和步骤。第4章在大量的表格和图表的帮助下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详尽的阐释。第5章是结论部分,简要回顾了调查分析结果,该研究的影响和不足,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