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校本培训的实践与理论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现有的校本培训实践成果为基础,借鉴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历史的、实证的、比较的角度对杭州市校本培训实践和理论体系展开探讨。在现状描述与比较借鉴的基础上,作者试图根据后现代范式的系统论观点,构建一个“以中小学校为立足点,以教师需要为本,解决学校具体问题为目标,满足学校发展和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为目的,立足本学校的基本条件,由校长负责,由学校自己制订培训计划和操作规程”的教师校本在职培训形式。并针对杭州市校本培训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校本培训实施系统建设的若干要素。全文由绪论和正文组成,正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对校本培训的产生、内涵和理论基础展开分析。作者认为“校本培训”作为一个名词来源于国外的教师教育经验,作为一种理念已经存在很久;“校本培训”是一种始终体现终身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以满足学校发展和教师个体专业发展需求为最终目的,以解决学校具体问题为直接目标,立足本学校的基本条件,由校长负责,由学校自主制订培训计划和操作规程,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和选择培训方式的教师在职培训形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终身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型组织理论是校本培训的理论基础,为培训的存在必然性和实施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二章主要对杭州市各区县的校本培训实践现状进行分析,发掘杭州市教师校本培训实践的特点及现存问题。再通过借鉴我国其它地区校本培训实践的宝贵经验,来逐一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并初步确定杭州市校本培训实施过程的关键要素。 第三章是全文的重点,作者站在中小学校的角度,把杭州市校本培训实践的关键要素与校本培训实践中任职学校的基本任务结合起来,分别对校本培训的需求评估、计划制定、课程开发、选择培训形式和培训评价做细致地论述,试图改进杭州市现有的校本培训实践体系。 第四章主要对这个系统中各种角色的职能进行分析,尤其着重关于校长和教师进修学校、高等院校在培训中的职能变化的论述。校长是校本培训中的总负责人,教师进修学校和高等院校从传统培训的组织者转变成培训的指导者和参与者。根据后现代范式系统论的观点,校本培训系统中各种角色相互融合,只有职能权限上的差别,没有明确的人员划分,是一个看似无序却有序的组织系统。 最后为结束语,综合前四章的内容,总结作者的观点。
其他文献
隐喻作为一种普遍的认知方式和语言现象,其历史概如人类语言。西方比较系统的隐喻研究始于亚里士多德,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统理论只把隐喻视为一种修辞格,认为隐喻是对常规语
有位朋友到西藏“挂职”某县委副书记,任期三年,但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乡,“挂职”成了“挂名”。挂职是干部交流、锻炼的一种形式,目的有二:一是支援边远、 A friend went t
在我国篮球运动一直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有着较好的基础,随着NBA转播场次的逐年提高,以及NBA文化的不断地渗透,在国内篮球联赛的不断推动下,特别是1998年,旨在“发展高校篮球,培养篮球
经历了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不断升级的中国汽车消费结构孕育了更广阔的市场前景,也对产业的环境友好度、科技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蓝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