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惩罚性赔偿在我国侵权法中的适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46609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意义上的惩罚性赔偿起源于英国,后被英美法系国家所继受,逐渐成为英美侵权法中重要的一部分。尽管在英美法系司法判例中广泛存在着惩罚性赔偿的判决,但自其产生以来就一直争议不断。因为它所具有的惩罚与遏制的功能使其表现出较强的公法特性,有悖于私法传统的补偿思维,故而在强调公私法划分的大陆法系国家,惩罚性赔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排斥在民法体系之外。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两大法系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相互冲击、相互交融,惩罚性赔偿也逐渐影响到大陆法系的民法理论和实践。我国法律条文中出现了惩罚性赔偿的规定:199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首次确立了惩罚性赔偿,2003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又对商品房买卖中存在的五种情况规定适用惩罚性赔偿,200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规定了“十倍赔偿”。正值我国《民法典》的起草,在英美法系国家备受争议的惩罚性赔偿也在我国掀起一阵理论研究热潮,越来越多的学者撰文主张在我国确立惩罚性赔偿,其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徐国栋教授以及杨立新教授起草四部民法典草案建议稿中,均有惩罚性赔偿的体现。法学界对惩罚性赔偿的呼声越来越高,这表明在中国法律体系中规定惩罚性赔偿将是未来立法的趋势所在。这不得不让人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惩罚性赔偿,它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大陆法系国家对其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在侵权法中补偿性赔偿究竟是出现了什么缺陷,而惩罚性赔偿又究竟有哪些功能足以弥补补偿性赔偿的缺陷,惩罚性赔偿的性质是否允许其在民法体系中适用。既然惩罚性赔偿在我国立法上已经有所体现,那么关于惩罚性赔偿的立法在司法实践中的效果怎么样,为什么我国还需要在侵权法领域建立惩罚性赔偿,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是什么,如何构建我国侵权法中的惩罚性赔偿。本文以此为思路,在对上述问题一一做出解答的基础上展开对惩罚性赔偿的探讨,以期对我国侵权法上确立惩罚性赔偿有所帮助。全文除去绪论和结语外,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惩罚性赔偿的界定。对概念的肃清,是研究问题的前提。由于惩罚性赔偿是产生于英美的判例法,在其存在的200多年的历史里,因时代背景的不同以及法官个人偏好相异,各个阶段惩罚性赔偿具有不同的内涵。因此,明确惩罚性赔偿的内涵是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首先,考察惩罚性赔偿思想的起源,明确古代法中的惩罚性赔偿与现在意义上的惩罚性赔偿相差甚远,着重对现代意义上的惩罚性赔偿的内涵进行梳理,由此得出本文对惩罚性赔偿的定义。大陆法系的传统民法中补偿性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是侵权责任中损害赔偿的基本形式,因此有必要理清惩罚性赔偿与补偿性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区别和联系两个方面来阐述他们关系。第二部分,惩罚性赔偿的历史发展。首先梳理英美法系侵权法惩罚性赔偿的演变,接着阐述了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对惩罚性赔偿的态度。近代法中,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惩罚性赔偿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命运,即:惩罚性赔偿在英美法系得以延续和发展,而在大陆法系中却完全消失。本文在参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一方面对英国和美国惩罚性赔偿的产生和发展进行梳理,得到惩罚性赔偿产生的背景,发展的情况以及未来的趋势,旨在说明惩罚性赔偿时一个动态的体系,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对传统大陆法系国家的典型代表:德国和日本对惩罚性赔偿的态度进行了阐述,并详细介绍了我国台湾地区对惩罚性赔偿的立法现状。试图说明大陆法系国家对惩罚性赔偿的态度已有所缓和。第三部分,我国侵权法适用惩罚性赔偿的理论基础。惩罚性赔偿之所以备受争议,就在于在强调公私划分的传统民法观念中,具有惩罚和遏制这样公法性质的制度在民事责任体系中不具有合理性。为了论证惩罚性赔偿在民事法律体系中存在是合理的,并以此为我国侵权法中适用惩罚性赔偿提供理论基础,该部分从补偿性赔偿责任的局限、惩罚性赔偿的功能分析和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性质三个方面展开说理。首先阐述补偿性赔偿存在的局限,正是因为补偿性赔偿的局限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侵权法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法律制度来弥补补偿性赔偿的缺陷。而惩罚性赔偿具有的惩罚、阻遏、补偿和鼓励私人执法四个功能正好符合现实的需求。此外,由于惩罚性赔偿的性质是该制度受备受争议的结症所在,惩罚性赔偿其本质是惩罚与阻遏,这使它无法逃脱类似于行政或刑事责任的嫌疑,“惩罚”和“赔偿”的组合,注定了惩罚性赔偿在性质上的难以分割,而在公私法划分、刑民分立的理论前提之下,精确定位惩罚性赔偿之性质几乎为不可能。因此,本文大胆提出这样的观点,惩罚性赔偿并不是一种基于逻辑推论而产生的法律制度,它受实用主义的影响,应实际需要而生,因此,惩罚性赔偿究竟是什么性质,并不影响其成为一项私法上的权利救济机制。第四部分,对我国惩罚性赔偿立法的评析。我国关于惩罚性赔偿的立法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食品安全法》中。本文对立法上对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规定的予以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它们进行评价。我国现行法律所规定的惩罚性赔偿仅适用于合同法领域,并且对其适用范围也局限于买卖合同,因此,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本部分详细的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食品安全法》三部法律中对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并指出其所存在的不足。第五部分,我国侵权法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设想。首先,对我国侵权法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评析了侵权法草案及其建议稿。接着从侵权法中惩罚性赔偿的法律定位,适用条件和数额的确定三个方面来构建我国侵权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具体来说,主要从我国呈现出侵权行为的新态势、我国现有关于惩罚性赔偿规定的不合理性、我国法律制度需要和世界接轨三个方面论证了我国侵权法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必要性。在侵权法中适用惩罚性赔偿符合现代侵权法的新功能,我国现有的惩罚性赔偿是根植于我国社会需要下的立法产物为我国侵权法适用惩罚性赔偿提供可行性依据。值侵权法立法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中国社会科学院梁慧星主持起草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中国人民大学王利明主持起草的《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草案建议稿》、徐国栋主编的《绿色民法典草案》、杨立新教授主持的侵权责任法草案建议稿,一个草案和四个草案建议稿都对惩罚性赔偿有所规定,但是草案及建议稿对在侵权法中如何构建惩罚性赔偿,并没有达成共识。本文提出我国侵权法惩罚性赔偿的设想,主要解决了惩罚性赔偿在侵权法中地位,在什么条件下适用惩罚性赔偿,以及惩罚性赔偿数额应遵循的原则、惩罚性赔偿数额的计算方法、确定惩罚性赔偿数额的参考因素等问题。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分析惩罚性赔偿的演进,全面梳理惩罚性赔偿的发展史,探寻英美法上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产生、发展并探讨惩罚性赔偿在大陆法系国家的态度以及做法,以期得到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借鉴。第二、采用法经济学方法分析了补偿性赔偿的局限。跳出惩罚性赔偿责任性质认定的传统模式,从惩罚性赔偿的产生原因和现实需求角度分析惩罚性赔偿存在的正当性,认为惩罚性赔偿的性质如何并不影响其成为一项私法上的权利救济机制。第三、从现实需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侵权法适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我国现有的惩罚性赔偿是根植于我国社会需要下的立法产物的新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侵权法惩罚性赔偿的设想。由于资料收集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国外资料,再加之本人写作能力及知识水平的局限,对惩罚性赔偿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文章的论证可能还有不够缜密之处。由于我国侵权法尚未采纳惩罚性赔偿,故而文章中缺少司法案例的支撑。
其他文献
谭盾(1957-)是一位活跃于当今世界乐坛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作曲家,在二十世纪末及二十一世纪初的这近二十多年来,他的每一部作品问世几乎都会引起国内外乐坛的广泛关注,在他的
理查德·瓦格纳,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后期的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家。他的创作具有极为鲜明的个性特征,特别是他在乐剧思想下进行改革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在和声上
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也愈演愈烈,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变的更加恶劣。《听风》这部室内乐作品的创作原由就是为了表达一种渴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
<正> 《酸、碱、盐》一章是初中化学最后一章,通过本章学习,可使学生获得无机物分类的系统知识,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
小学科学是一门探究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科学自身的学科属性,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要从不同的维度对学生开展教学,促使学生的"做"与"思"
绞肉机壳体系精密铸造件,生产以来不良品率较高,其中裂纹缺陷尤为严重,不良品率40~80%,甚至90%。因此我们运用质量管理的方法,找到了壳体裂纹产生的原因,经生产考验,裂纹发生率
学习倦怠作为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贯穿于每个层次的受教育者之中,严重影响了受教育者自身发展和身心健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的"症状",分析其
顶岗实习支教是一项有利于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有利于促进师范院校改革发展和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有利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教学工作。本文通过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的实践研究,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具备更高的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时要从发展学生的素质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入手。在语文教学时也要如此,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丰富的
同步整流技术是采用通态电阻较低的功率MOSFET来取代导通压降相对较大的快恢复二极管或肖特基二极管以降低整流损耗的一项技术。同步整流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低压大电流输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