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夫之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国内对于王夫之哲学和史学研究的文献数量众多,专门研究其美学思想的作品却不多见。本文立足于其气本体论的哲学基础,力图把其美学思想同其哲学思想结合起来,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其人性美学思想、音乐美学思想、审美教育思想、诗歌美学思想等逐一进行梳理和分析,揭示出王夫之美学思想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人性美是王夫之美学追求的最高美,是王夫之美学追求的理想人生境界。人须不断地实现对于自我生命和人生每一个当下的超越,不断升华自己的人格境界,把握天人合一的无限整体,进入精神高度自由的审美人生境界,实现人性至真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从而成就人的价值与意义。王夫之继承了儒家传统中关于音乐是道德情感的表现、具有巨大的情感教化作用的观念,认为音乐遵循的是气化之理,其内在的秩序是“通”和“和”,表达的是善的感情,美好的音乐有其本有之旋律,奏以其所则可以生发人内心的道德情感。王夫之的审美教育思想,其基础在其人性成善论上,这使其审美教育思想具备了一种伦理的深刻性,即审美教育是人本质的需求,通过审美教育,可使人的自然本性和伦理本性完美地统一于人性成善之中,使人成为尽善尽美之人。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王夫之以情景为主要内涵去阐发意境,以情景关系为纲去解释诗境之象的各层次不断生成的性质。既肯定情景是不可分离的,又提出情景融合的三种境界,即二者“妙合无垠”,“情中景”与“景中情”,而最佳境界当属情景的“妙合无垠”。此外,王夫之认为,作诗和审美要以“神理相取”,神理凑合时就会自然恰得,好的诗歌就应该“穷物理”,“尽思理”且超于象外。在诗歌创作构思过程中,王夫之追求的是创作思维的“瞬间性”和“直觉性”,亦即审美观照和意象创作是一触即觉,“即景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