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信任和信任有本质上的差别,“低信任”或者“没有信任”和“不信任”是不同的,这个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了。同样的,“非常信任”和“没有不信任”是不一样的。甚至,与信任相比,不信任对个人决策有更强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很好的管理或者控制不信任和信任,了解他们的前置因素是必需甚至是重要的。但是,当信任的前置因素已经被普遍研究时,很少的研究关注不信任的前置因素。特别在网络环境下,用户对网站的不信任前置因素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该篇毕业论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研究不信任的前置因素,以及网站因素是怎么样使网络用户产生不信任感的。基于Fishbein and Ajzen (1975)的理性行为理论、Weiner (1985)的归因理论和欺骗识别模型,本研究提出了一个理论构架来解释网站因素是怎样影响网站用户感知的网站属性,进而使用户产生不信任。使网站用户产生不信任的网站的两个主要属性是欺骗性以及没实力性。而这两个属性的感知主要从网站的三类因素得来,包括基于网站机制的因素、基于网站质量的因素和基于网站声誉的因素。本研究建立的研究模型是通过网络调查来验证的。实证结果为研究模型提供了充分的支持。结果显示:基于网站机制的因素,包括情景异常和缺少机制保障,会使用户感知该网站是有欺骗性;基于网站质量的因素通过不同的归因过程来使用户产生不信任,其中信息不一致和技术缺陷会使用户感知该网站有欺骗性或者无实力,而界面设计则只会使用户感知该网站是无实力的;基于网站声誉的因素中,只有缺少第三方认证会使用户判断该网站是无实力的,而负面评论则不会有显著影响。而无论用户感知到该网站具有欺骗性还是无实力,都会使用户产生不信任,从而放弃继续使用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