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广芩家族小说论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2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族作家叶广芩的文学创作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纵观其30多年创作生涯的文学作品,既有家族题材的中短篇小说,又有关注生态与动物保护题材的纪实文学,既有以二战后的日本为题材的小说,又有作家个人回忆性的散文,而这其中家族题材的小说最为人称道且获奖无数,同时也最吸引研究者的目光。本文以叶广芩的“采桑子”系列、京剧系列、“亭台楼榭”系列这三大系列的家族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研究分析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特点,并探寻其作品的创作渊源,力图勾勒叶广芩家族小说的整体风貌。本文分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绪论部分梳理中国家族小说脉络,概述叶广芩文学创作的概况和其家族小说的研究现状。正文部分由四章组成。第一章探讨叶广芩家族小说中浓重的满族情结。身为一个满人,叶广芩立足于自己满族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再现了独特的满族人民生活画卷,反映了满族的风土人情。本章通过对叶广芩家族小说中对满族文化的审美化展示、为旗人正名、对祖先的无限崇拜三方面的论述,发觉作家对自己民族的深切热爱与强烈认同。第二章探讨叶广芩家族小说中复杂的家族情结。出身于贵族家族的叶广芩一方面严肃地批判家族文化中的劣质因素,另一方面又对家族文化精华的价值和魅力流连忘返,而且作品对加入金家的平民家族的成员们的描写具有类型化特点——大都貌丑低俗。本章通过对作家这种对家族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态度的分析,透视作家对自己家族割舍不下的血缘亲情。第三章分析叶广芩家族小说中独特的叙事艺术。她所有的家族小说都采用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视角,“经历自我”与“叙述自我”相互穿插;而且作品中存在视角越界现象: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被全知全能视角入侵。她的家族小说具有散文化的叙事风格:结构自由灵活,书写真实感受,淡化情节。此外,作家特别擅长使用留白和预叙的方式讲述故事。本章通过这三方面的阐述力图探究叶广芩家族小说的形式特征。第四章探究叶广芩家族小说的创作渊源。主观方面,叶广芩的贵族出身为她的家族小说创作提供了深厚的生活基础,坎坷经历磨练了作家的意志,域外生活体验开阔了作家的视野。客观方面,宽松的国家政策解除了作家的思想枷锁,当代文坛对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视调动了作家的积极性,当今社会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引起作家的担忧。结语部分肯定叶广芩在当代文学史中的意义和价值,指出作家在家族小说创作中存在的不足,期待作家更好作品的诞生。
其他文献
文章首次研究了旅游廊道对旅游地的影响,指出旅游廊道对景区的双重效应:通道作用和阻碍影响。旅游地应积极应对廊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强旅游合作。旅游地合作的关键点:一是
<正>维生素k1主要用于不同原因引起的维生素k1缺乏所致的出血,因其有松驰内脏平滑肌的作用,尚能解痉止痛,临床运用广泛。
<正> 西特尔(cither)与西塔尔(sitar)为两种不同的乐器,常因译名一音之差,也有莫辨者往往混为一物。西特尔,通称西特琴,英文尚有两种写法:cittern,cithern。法文作cistre。德
英雄模范与先进典型作为近现代史上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文化现象,众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理论探索。围绕起源和涵义、重要特征、价值示范作用、效应弱化及其矫正等方面,形成
张耒是北宋后期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的重要作家之一,目前已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本文拟在各位学术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张耒后期诗歌创作为研究对
为分析我国中小城市公交网络的拓扑结构特性,促进中小城市公共交通的健康发展.以中小城市公交网络为研究对象,基于L空间和P空间方法建立公交站点网络和公交换乘网络模型,利用
地震作用下土—桩—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简称“SSPSI”)是桥梁抗震分析和抗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研习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对桩土相互作用的简化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