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斯顿·休斯诗歌的喻指分析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yzg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斯顿·休斯是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艺术家,也是新黑人文化运动即哈莱姆文艺复兴中最重要的作家和思想家之一。休斯生活的时代是白人在美国占统治地位的时代,黑人不管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等方面都处于边缘地位。作为黑人民族的代言人,休斯非常关注美国黑人的社会处境和生活状态,特别是中下层阶级的黑人,他的文学创作素材大都来自社会底层黑人的生活经验。休斯大多数的文学作品提倡平等、诅咒种族歧视及不公,并赞美美国黑人的文化传统、幽默感及灵性。休斯的文学创作生涯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吸收美国黑人民俗文化传统,并把它作为其艺术作品的重要基础。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他将布鲁斯音乐和黑人方言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使黑人民俗文化传统得到继承和发展。以往对休斯诗歌的研究大都局限于主题论述、诗歌介绍等方面,而用黑人文学理论探讨休斯与美国黑人民俗文化传统关系的较少。本文从休斯的诗歌文本入手,借助喻指理论来阐释休斯诗歌的喻指含义,从而揭示休斯是如何利用、改写以及复写美国黑人民俗文化传统的。本文分为四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休斯的生平、创作和文献综述。第一章简单介绍盖茨喻指理论。第二章探讨休斯诗歌中一些传统民俗意象的喻指含义。重点探讨了宗教人物、精神家园、延迟的美国梦及黑人妇女形象的喻指含义。第三章探讨休斯诗歌中的另一个能指布鲁斯音乐。布鲁斯音乐是最能代表美国黑人民俗文化特质的符号,它在诗歌中有着独特的喻指意义。本章分别从布鲁斯诗歌的主题和结构两方面来阐述布鲁斯诗歌的喻指含义。第四章探讨休斯诗歌中黑人方言的喻指意义。黑人方言是在种族压迫和文化霸权统治下产生的特殊的语言变体。它是黑人之间交流和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工具,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含义。本章为说明休斯的诗歌是如何借用黑人方言体现喻指含义,着重分析了休斯诗歌中黑人方言的喻指手段。最后,文章在结论部分指出:借用喻指理论来解读休斯诗歌的含义,可以深刻揭示休斯是如何借用、改写和复写黑人民俗文化传统,从而达到折射美国黑人的文化心理及真实的社会生活状况的目的。
其他文献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在其创作生涯中最主要的成就是被马尔科姆·考利称为“约克纳帕塌法”的世系小说,《八月之光》
一般认为,语言是交际工具。也就是说,语言工具论是当今学界最流行的语言观。然而,语言研究和认知发展至今,时代要求我们突破语言工具论,建构语言本体论(ontology)。综观学界,比较流
关于语境以及翻译与语境的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甚至可追溯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但是,由于这些研究只关注翻译所涉及的文本,而将文本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割裂开来,因此它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二十世纪美国杰出的文学巨匠,他是美国南方文学以及南方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物。福克纳以其气势磅礴的“约克纳帕塌法世系”小说饮誉世界文
基于构词在词库内进行的词库论基本假设,本文对晋语区方言中形态与音系-语义的交互进行考察,提供证据表明应该根据构词词基的不同来划分词库内构词的不同层面,并提出针对晋语区
《呼啸山庄》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是英国文学史上公认的一部经典之作。自1847年问世以来,评论家对该小说的评论层出不穷。本论文从诺斯罗普·弗莱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