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译者主体性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翻译理论研究注重原文和译文,将译者置于相对次要的地位,同时忽略了译者的主体性。20世纪80年代后,文化身份和译者主体性逐渐成为国内外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文学翻译具有创造性。成功的文学翻译离不开译者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同时只有翻译被读者接受,翻译才能算得上真正的成功。接受美学理论标志学者从文本与作者中心研究转向读者中心研究,因此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文学翻译译者主体性具有重要意义。接受美学理论主要涵盖三大概念:期待视野、视野融合、召唤结构。因此,本文将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译者的主体性。《沦落至狗》和《陈先生的商店》是两部英语短篇小说,主要讲述在异乡漂泊之人的生活经历,异国文化色彩丰富。同时,叙事视角、修辞和人物对话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因素。短篇小说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也具有文学文本的共性特点。所以在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时,翻译好叙事视角、文化专有项、修辞和人物对话是成功翻译的关键。因此,本文将基于以上因素的解决从接受美学理论来分析译者的主体性。作为源文本的接受者,一方面译者会倾向选择符合自己期待视野的体裁文本进行翻译;另一方面译者会主动填补源文本的空白并且积极扩大自己的视野,实现与源文本的视野融合。在翻译前,译者应该充分搜集并阅读与源文本有关的信息,透彻理解源文本。作为译文的创造者,译者需要满足并创新读者的视野期待。在翻译叙事视角时,需明晰不同视角的区别以及不同视角下的语言特色,呈现源文本叙事风格,满足读者的视野期待,带给读者美学的享受。翻译文化专有项时,译者采取直译扩大读者视野,同时为合理降低读者的理解负担,译者还可以采用文内注释、文外注释、目的语对应文化专有项或者直接译出专有项的隐含意义等策略,最终实现读者和译文的视野融合。在翻译修辞、人物对话时,译者可以采取直接翻译保留召唤结构,即不定性;若召唤结构对读者造成理解负担,作者可以采用具体化、详细化、调节化等翻译策略合理控制美学距离,降低读者的理解负担。最后,该报告总结译者在翻译叙事视角、文化专有项、修辞和人物对话使用的翻译策略并且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以上是基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使用的翻译策略。希望这些翻译策略可以为以后此类翻译提供帮助和指导,为以后相关翻译研究提供指导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发电企业通过一系列经济活动而获取相应经济效益的过程中离不开合同管理,同时合同又是法律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能够有效防止法律风险的发生。因此,做好合同管
简单临床评分(SCS)是由爱尔兰学者Kellett等〔1,2〕于2006年首次提出的,仅在急诊患者中应用的一种预测病情预后的指标(适用于≥14岁的成人)。SCS系统具有简便易行、费时较少
运用附加动量法和自适应学习速率,对具有一层隐含层的BP网络进行改造,由此建立神经网络模型来计算作用在直墙上的波浪力.将试验值分别与合田良实公式、我国规范中的公式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