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与高管薪酬激励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z5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国有企业面临内部人控制、经营效率低下、政策性负担过重等问题,所以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探讨文献十分丰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步伐不断推进和深入使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新征程,混合所有制改革旨在通过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混合,融合国有资本的实力和非国有资本的活力,约束政府职能边界,降低政府非效率干预并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良好的公司治理体系。学者们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效果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陈林,2018)、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张辉等,2016)、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余明强,2017)等。但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对高管薪酬激励效果的研究文献较少,而高管薪酬却是企业公司治理机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已有关于国有企业的研究表明由于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受政府干预影响严重,并且经营目标比较模糊,对比民营企业,其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较低(沈永建和倪婷婷,2014),高管薪酬不能发挥良好的激励作用。那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否可以改善高管薪酬的激励作用也变得至关重要。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式探讨混合所有制改革对高管薪酬激励的影响。在理论分析方面,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与高管薪酬相关的研究归纳总结,并结合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与制度背景和相关理论基础,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对高管薪酬激励影响的作用路径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在实证检验方面,本文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检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高管薪酬激励效果的作用影响,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效果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效果;另外,结合内部产权安排和外部政府干预,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回归的方式深入探讨对高管薪酬激励效果的影响机制。在职消费作为国有企业货币薪酬的替代,也是薪酬激励问题中十分重要的话题,本文在进一步研究中也深入探讨了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超额在职消费问题。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结果分析,最终形成如下研究结论:(1)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2)在市场化程度高、制度环境更完善的地区,混合主体多样性程度越高,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越高。(3)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混合主体间制衡度越高,企业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也越高。(4)混合所有制改革后企业的政府干预程度相较混合所有制改革前会有所减少,另外,政府干预程度越低,国有企业的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越高。(5)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提高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最终会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水平,实现国有企业更为健康的良性发展。(6)混合主体间制衡度越高,超额在职消费越低;在市场化程度高、制度环境更完善的地区,混合主体多样性程度越高,国有企业的超额在职消费也越低;但政府干预程度与超额在职消费无显著关系。本文的创新和意义在于将混合所有制改革构造成一个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混合所有制改革对高管薪酬激励的影响效果,并从内部产权结构和外部政府干预的两个维度探究混合所有制改革对高管薪酬激励的作用机理,在货币性薪酬以外,本文还探究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超额在职消费问题,从高管薪酬的角度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效果提供了新的研究证据。
其他文献
自2000年Johnson开创性的提出“隧道挖掘”理论以来,大股东掏空一直是公司治理领域的核心研究之一。大股东掏空会严重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不利于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国内外学者从实证角度分析了股权结构、所有权性质、外部法律环境等因素对大股东掏空产生的影响。还对大股东掏空的动机和手法进行研究。但至今为止大股东掏空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于市场之中,而且掏空程度有愈发严重的趋势。2018年康得新、康美药业上百
我国家族企业大部分起步于改革开放时期,第一代创业者已经进入花甲之年,家族企业的交接班逐渐步入高峰期。与父辈的成长经历不同,家族二代普遍生活条件优越,接受过良好的教育。《2018中国企业家家族传承白皮书》显示,约有90%二代企业家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历,教育水平明显高于一代企业家。为了更好的培养接班人,多数一代创业者让自己子女在专业上选择金融、商科等相关专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经验,为未来交接班
在当今中国,合理的进行保税区的区位选择和布局是全面发展中国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异的重要方式,也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央大力推进官员交流制度的实施,地方政府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对地方经济起着主导性作用。政府官员作为地方政府的核心人物,对保税区的区位选择有着潜在影响。特别是近年来,保税区区位选择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但是官员交流对保税区区位选择
企业的生产经营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但同时企业也成为了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源头。近年来,资源枯竭、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逐渐意识到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是不可取的。2010年环保部列出16类重污染行业,提出此类上市公司应当定期发布环境报告,披露污染物排放、环境管理等信息。由于采矿活动会破坏周围环境,造成水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问题,采矿业被列为重污染行业,许多国家对采矿业有严格
从可持续发展概念被提出以来,政府、环境保护组织和社会公众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的现象越来越重视。各国陆续出台了重污染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标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发展为投资者、社会公众等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获悉企业环境经营的直接渠道。但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基于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而环境信息维度多、行业缺乏统一监测计量方法和标准、我国企业在环境信息披露内容选择主观性较大等等因素导致企业
中美两国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来往密切,两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不同,因此能够优势互补,形成双赢的局。然而近年来,美方挑起贸易争端,理由是中美双边贸易整体呈现不平衡的状态,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增大,并将责任全部归咎于中国。然而,美国只强调货物贸易的逆差,选择性忽略了不断扩大的服务贸易差。在这一背景下,基于美国去工业化的经济发展历程,本文提出基本假设:美国去工业化是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的根源,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自由贸易的增长,民营企业投资占社会总体投资的份额日益上升,在我国社会整体投资当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国有企业由于背后依托国有资产和政府建立了联系,相对于民营企业,不论是在国家资源的分配,还是在融资问题上,都受到了相应的照顾。大多数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希望通过和政府建立联系来提升企业的经营,这就产生了民营企业政治关联问题。而企业自身的投资决策往往会受到政
委托代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公司治理研讨中的热点话题之一,委托代理问题分为两类,第一类委托代理问题是公司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是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第二类问题委托代理问题逐渐被人们重视。在我国,大股东利用自身对公司的控制权以及信息优势“掏空”上市公司、侵占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屡禁不止,从以前的“三九案”“华泽钴镍案”,到现在的乐视网、ST保千里、ST匹凸等案例的发
近年来,创业型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对国有经济的重组改造能力,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活力。创业板市场作为我国最有活力资本市场,其上市公司成长迅速,且处于非成熟期,依赖关键技术和人力资本,面临的商业环境也兼具高风险和不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在股东治理上中,创立和控制这些企业的不仅仅是涉及个人,还充斥着大量团队合作。据纽约大学学者对2009年至2015年5月期间数千个初创公司的调查显示,这些新企业中高达
公司的投资是其财务规划的基本起点和长期业绩的重要基石,是影响公司现金流量特征和未来盈利水平的关键性因素(Habib and Hasan,2016)。在MM定理给定的完美市场中,可以认为公司的投资决策理当是由其Tobin’s q表征的投资机会集合确定的。然而,在实际中绝大多数公司未能实现最优投资效率,往往处于投资不足或过度投资情形。长久以来,我国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群体结构以散户为主。但最近几年,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