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开窍法”的理论研究

来源 :云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ianqi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梳理芳香开窍治法的学术源流;梳理并阐明“窍”的概念定义及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研究“窍病”的概念、内涵;探讨窍病的病因病机;整理“芳香开窍法”的具体治法等,对芳香开窍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出历代医家对芳香开窍法的临床应用、适应病证及常用方药解析,为中医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及诊疗思路。方法:运用文献学以及目录学的方法收集相关资料,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主要收集学位、期刊论文)、《中华医典》(第五版)等作为主要检索工具,以“芳香开窍”“芳香利窍”“窍”“窍病”“宣通”“通闭”“芳香疗法”等词条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结合手工检索,搜集到有关芳香开窍法的理论、方药及具体临床应用的相关资料,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分析、统计,概括总结规律。结果:1.芳香疗法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并在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中逐渐补充完善;芳香开窍法的历史源流以方药的逐渐增多丰富为发展主线;芳香开窍法古今医家多用于治疗窍闭病证与温热病所致的神志病证。2.基本理论方面,本研究系统梳理了“窍”的概念,认为人体之“窍”有狭义之窍和广义之窍:(1)狭义之窍,即目、耳、鼻、口、前阴以及后阴,是《内经》所论述之“九窍”;(2)广义之窍,指遍布周身皮毛肌腠、四肢百骸、脏腑经络、内、外、上、下的窍隙组织,是精、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通道,既包括《内经》之“九窍”,又包括皮肤上的汗孔,脏腑、经络、血脉、肌腠、骨骼之间传递气血津液等精微的窍隙、通路,还包括主司精神情志、思维的神窍。人体之“窍”从位置结构与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外通之窍”与“内通之窍”:(1)“外通之窍”,即九窍、毛窍、乳窍、脐窍等,是人体与自然界相连通的开口、通道;(2)“内通之窍”,包含经络穴位、七冲门、血脉通道、神窍、心窍、脑窍等,是体内物质流通的开口、通道。“窍”与五脏六腑、经络的关系研究显示,“窍病”主要指因各种内外因导致的,体内窍道受阻,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脏腑经络功能失常而出现的病证,包含狭义之窍与广义之窍的病变,既是“窍”本身疾病的表现,又反应了体内相关脏腑经络的病理状态。芳香开窍法的应用特点主要为重用芳香开窍药,辛香逐秽,宣窍祛邪,属于开窍法之范畴,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既可以单独指导某窍疾病的治疗,又可以辅助其他治法以增强祛邪之功,贯穿“窍病”治疗的始终。在临床治疗各种窍病时,可多应用芳香开窍法为辅助治法,以增强临床疗效。3.在芳香开窍法常用药物探析方面,针对历代医家在临床上使用较多的芳香开窍药,如麝香、冰片、石菖蒲、安息香、薄荷、白芷、川芎、细辛、苏合香、辛夷等,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其性味特点及主要功效等。4.在芳香开窍法的临床应用方面,例举历代医家应用芳香开窍法治疗窍病的经验,对临床常见各种窍病的治疗配伍规律进行探讨,例如喉窍病之喉痹、鼻窍病之鼻渊鼻塞、耳窍病之耳聋、热邪蒙蔽心窍之癫狂痫、痰蒙神窍之痴呆等。结论:人体之“窍”有狭义之窍和广义之窍,狭义之窍即指《内经》论述的“九窍”,广义之窍除九窍外,还包含了经络穴位、“七冲门”、玄府、乳窍、脐窍、血脉之通道、神窍、心窍、脑窍等。人体之“窍”从位置结构与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外通之窍”与“内通之窍”。芳香开窍法在治疗窍病方面应用广泛,意义重大,可适用于一切因内外因导致机窍闭阻而出现的病证,代表方剂有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紫雪丹、至宝丹等,应用频次较多的芳香开窍药物有麝香、冰片、石菖蒲、安息香、薄荷、白芷、川芎、细辛、苏合香、辛夷等。
其他文献
目的:客观评价“天龙竭”分期治疗方案对晚期IPF患者综合临床疗效,并观察患者血清KL-6、CCL18的变化,为该方案的应用推广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36例晚期IPF患者,使用随机同期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试验组采用“天龙竭”分期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则用吡非尼酮,两组患者均服用相应模拟剂,疗程为3个月。观察试验前后HRCT评分、肺功能(TLC、VC、DLCO
目的:观察调神针刺加隔“痛泻要方”药饼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整体疗效,为IBS-D的中医针灸调神论治提供思路。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病例9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各脱失11例,有效病例68例,两组各34例。治疗组调神组穴针刺联合脐部隔药饼灸治疗,对照组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内服,1周为1疗程,共4疗程。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IBS-SSS评分、首次趋于正常粪
目的:通过对气滞血瘀型跟痛症中医证候及其与足弓形态之间相关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气滞血瘀型跟痛症提供一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伤科门诊就诊的58例单侧气滞血瘀型跟痛症患者。在《中医结合骨伤科学》的基础之上从气滞血瘀型跟痛症的临床表现中筛选出主症和次证,并按照其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分值,其中主症中的分值从轻到重分别为
目的:观察还少丹加味治疗帕金森病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并予对照药多奈哌齐进行对比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选帕金森病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依据诊断标准确定,共收集134例,其中对照组67例,试验组67例。所有患者均予抗帕金森药物治疗,治疗组用还少丹加味汤剂,2天/剂,60ml/次,3次/天,饭后半小时-1小时温服,疗程为3月。对照组口服药物盐酸多奈哌齐,晚睡前应用一次,以每日
目的:总结部分到昆明地区就诊的胃息肉患者的体质类型特点,并将影响胃息肉患者体质类型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以此大致了解昆明地区的胃息肉患者体质及发病的相关因素,从而为临床治疗并预防胃息肉提供思路及依据。方法:通过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及填写相关体质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及整理,运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体质进行初步判定,从患者的基本信息与体质之间的关系研究其相关性。结果:1.本次研究共收集
目的:观察公英利癃汤加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湿热瘀阻型精癃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收集符合标准66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33例。治疗组为公英利癃汤加味联合基础用药(坦索罗辛胶囊);对照组在基础用药上联合舒泌通胶囊。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分别记录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及中医证候评分判定相关数值,进
目的:研究加味桑白皮汤治疗老年AECOPD(痰热郁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介质的影响,评价加味桑白皮汤对COPD发作期患者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客观依据。方法:将来源于云南省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及肺病科住院部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桑白皮汤,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周。诊疗前后观察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
目的:通过全面收集整理兰茂《医门揽要》《滇南本草》中的补益方药,充分利用中医辨证补虚的思想,深入挖掘兰茂辨治虚证的方药药性规律、配伍规律、类方运用等内在规律以及融合药食两用补虚的思想,结合社会补益思想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对兰茂辨治虚证的学术思想进行整理研究,探究虚证治疗的新思路,为临床诊治虚证提供更好的指导,也丰富“滇南医学”的内涵,对于进一步挖掘整理云南民族医药资源具有重要价值。方法:采用文献研究
目的:观察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基于“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当需急固”理论,运用调补气血的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隐性失血,进一步探讨隐性失血与中医气、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昆明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住院部符合纳入标准的单侧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收集的病例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3
目的:评价以家庭为中心的支持性教育计划对晚期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负担、积极感受水平及简易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为探讨临床实践有效的干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类实验性研究。严格按照纳排标准便利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05月云南省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住院的晚期癌症患者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宣教,干预组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