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针灸史料的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ike5959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灸学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医学,是我国医学家在医疗实践中的经验结晶。针灸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运用针刺和艾灸作用于人体一定穴位上,用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以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史作为古代众多文献的一部分,是中国历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二十四史记载了明末以前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医学、文化、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大量史料,它是研究我国历史的宝贵资料。近年来关于针灸医学史的研究,涉及经络与腧穴、技法、处方与取穴、临床、医家、医典古籍、教育、中外交流等方面。以上研究基本上是通过医学文献开展的,而通过非医学文献的开展针灸医学史研究仍相对薄弱。本课题以二十四史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相结合方法,搜集、挖掘二十四史中有关针灸医学的史料,运用历史学、目录学、文献学、教育学等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对二十四史中有关经络、腧穴、针灸临床、针灸医学人物、针灸教育、针灸书目等方面的史料展开分析、研究。从二十四史针灸医学史料可见春秋战国时经络学说的逐步完善;汉代时,经络学理论体系已经形成;古今经络学存在一定的差异;元末明初时,首次将任督脉二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反映出春秋末期已有了腧穴的概念。在针灸临床方面,二十四史记载收录春秋时代到明末的大量历代针灸医案,既有常见病,也有疑难杂症,并有误刺灸之教训;通过对这些针灸临床史料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前人的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针灸医学,对针灸的临床、科研和教学起到借鉴作用。针灸医学人物方面,二十四史收录了春秋战国至明末针灸医学人物的活动、成就、代表性的著作,对了解各时期针灸医学人物的从医动机,学术思想的形成、高尚的医德、及保健养生提供丰富的史料。古代的针灸医学教育体制与中医教育体制一样,大致可以分成两个系统,即民间医学教育系统和官办医学教育系统,两系统互学并进,共同促进了中国古代针灸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古代的针灸教育对今天的针灸教育仍有重要借鉴意义。二十四史史志目录为后人提供了历代针灸医籍及其流传、存佚的情况。
其他文献
随着机动车的迅速增加,其尾气排放引起的污染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宁波作为东南沿海发达的城市之一,机动车的尾气污染已成为大气环境保护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采样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国民间吉祥艺术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到了明清时期,吉祥图案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定势,基本上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吉祥图案几乎遍布了生活环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一种社会治理模式,总是同一定的时代任务相联系,
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已于2011年7月1日在全国大范围实施,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已无法适应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所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探索并
目的:本文从耗散结构理论出发,深入探讨了不孕女性心理失调与不孕症的肝郁病理,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中医生殖生理病理理论,为临床不孕症的辨证施治和心理治疗提供基础研究和新
目的建立并优化水蛭ISSR-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为水蛭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引物ISSR825,采用正交优化方法对影响PCR反应的Mg2+、dNTP、引物、Taq DNA聚合
<正>中国共产党自十六大以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用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
本文主要根据1978年-1979年6月的有关文献,对当前磁学和磁性材料最活跃的领域——非晶态软磁材料的基本磁特性(磁矩、饱和磁化强度、居里温度、晶化温度、磁致伸缩、感生各向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急性脑梗死的病理基础多数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约占80%左右,阻塞血管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缺氧,形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原则的前提下,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分门别类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