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翻译事业的繁荣,日本文学作品也大量地被翻译介绍给我国读者。被称为作品灵魂的作品标题,在吸引读者阅读方面有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有时候读者是根据标题来决定是否阅读作品内容的。正如“文如其名”一词所说,作者在标题里埋下伏笔,继而在作品中深化标题的含义。标题与作品互为补充,互相呼应,没有无标题的作品,标题对作品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论及文学作品标题的翻译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标题翻译的特征。从机能主义翻译理论来说,文学作品的标题属于“表现型”,含有丰富的文化和美学要素。此外,把握标题与内容的关联对翻译标题来说也分外重要。在明确标题翻译特征的基础上,本文避开以往从语言学角度分析的“直译”“意译”翻译论,采用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相关的归化·异化翻译理论来分析问题。本文分六章,首先引入归化·异化翻译理论,从机能主义理论的视角来分析标题翻译的特征,总结标题翻译的标准。继而在此基础上利用实例来分析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各自的优缺点,并总结归化·异化策略各自所适用的标题类型。最后考察各时代翻译策略的选择倾向,并借此分析翻译策略选择背后所体现的中国社会,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变化。希望能对今后的标题翻译实践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