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患者腰椎内固定术中使用单纯使用椎弓根钉内固定、传统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加强椎弓根钉以及可注射硫酸钙骨水泥(CSC)加强椎弓根钉三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内固定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科治疗腰椎滑脱症、腰椎失稳症、严重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共36例,其骨密度值-2.5~-4.0SD之间,平均为-2.9±0.4SD。根据其手术方法分为3组:单纯椎弓根钉内固定组、传统骨水泥PMMA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组、可注射硫酸钙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组,每组各12例患者。第一组单纯使用椎弓根钉行内固定技术,后两组病例在术中分别使用传统骨水泥PMMA、可注射硫酸钙骨水泥加强椎弓根钉。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VAS评分,术后JOA评分、JOA改善率以及在术后1周、2月、12月复查X线、CT等,观察有无螺钉的移位、松动、脱落。结果硫酸钙骨水泥椎弓根钉内固定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和JOA改善率和传统骨水泥PMMA椎弓根钉内固定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和JOA改善率都明显优于单纯的椎弓根钉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椎弓根钉内固定组中1例患者术后复查结果提示螺钉位置变化,出现椎弓根钉松动、拔出,其它患者椎弓根钉位置良好。术后12月时大部分硫酸钙骨水泥已降解吸收,周围骨质生长良好。应用PMMA椎弓根钉加强组与注射硫酸钙椎弓根钉加强组均取得了优于单纯椎弓根钉内固定组的临床效果,应用PMMA椎弓根钉加强组与注射硫酸钙椎弓根钉加强组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但是PMMA不具有降解性,生物组织学相容性不佳,不具有骨诱导活性水泥在体内长期的存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因骨水泥渗漏造成神经损伤及肺栓塞可能性。由于其椎体强化后椎体强度增加,可能诱发相邻节段椎体骨折,同时对于椎弓根螺钉松动、甚至断裂的患者,进行手术返修时取钉困难,容易造成骨质疏松的椎体损伤,甚至是爆裂骨折。结论与传统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相比较,应用可注射硫酸钙加强椎弓根钉进行腰椎内固定操作简单方便,术中即刻获得增强的椎弓根钉把持力,顺利完成术中复位、固定,术后较长时间维持内固定稳定,且其具有生物组织相容性较好,无聚合热反应、术后可降解以及诱导新骨形成等优点,临床效果良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