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的压力越来越大。电动汽车与新能源发电的出现,为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由于电动汽车在充、放电时间和空间的随机性,大量电动汽车接入电网,会对电网的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随着新能源接入电网的不断增加,如何将其发电出力的随机性与波动性的影响降至最低,也成为了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利用的首要问题。研究电动汽车的充电模型,引导用户采用合适的充电模式,对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进行有序调度,充分发挥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削峰填谷以及与新能源相互协同的作用,对提高电网稳定、经济运行,以及增强电网接纳新能源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电动汽车充电的影响因素出发,建立了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模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充、放电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调度方法,提出了电动汽车与分布式能源协同调度策略,并建立了基于期望值的电动汽车与分布式能源协同调度模型。具体内容概括如下:1.考虑电动汽车的起始充电时刻、日行驶里程、充电功率等因素,建立了电动汽车充电功率模型,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大量电动汽车自由充电对于电网的影响。2.建立了包含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储能电池的微电网模型,讨论了电动汽车自由充电对于微电网运行的不利影响。通过改变电动汽车的充电时段,减少微电网中储能设备的数量。3.介绍了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削峰填谷在系统运行中的作用,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削峰填谷有助于降低线路的运行损耗。最后从技术管理和市场运行两个层面,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的适用于电动汽车充、放电的电力需求侧管理调度方法,为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微电网,提供了技术和管理上的支持。4.考虑分布式能源具有随机性与波动性问题,制订了包含电动汽车与分布式能源的协同调度策略,建立了基于期望值的电动汽车与分布式能源的协同调度模型。运用基于蒙特卡罗随机模拟的遗传算法对该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在协同调度模式下,电动汽车的接入有助于提高微电网对于分布式能源的接纳能力,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减少了用于储存风光多余出力的储能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