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两种动态内固定系统的临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jj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Dynesys与K-rod两种动态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1 年 12 月至 2014 年 12 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脊柱外科接受Dynesys 以及 K-rod 两种动态非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单节段及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病例,共计127例。其中符合纳入标准76例,根据内固定类型及手术累及节段数目的不同分为Dynesys单节段组:29例;K-rod单节段组:25例;Dynesys双节段组:12例;K-rod双节段组:10 例。对比 4 组的临床评价指标: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 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以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 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29分法。对比4组的影像学相关指标: 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的动态固定节段椎体间高度及椎间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近端邻近节段椎体间高度及椎间活动度、腰椎整体活动度。  结果:  末次随访时,4组的临床指标(VAS、O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但无论是单节段组间或者是双节段组间比较,Dynesys与K-rod组在末次随访时各项临床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4组的手术节段椎间ROM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且无论是单节段组间或者是双节段组间比较,与K-rod组相比, Dynesys组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ROM更大,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无论是单节段组间或者是双节段组间比较,Dynesys与K-rod组的上位邻近节段椎间ROM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Dynesys单节段组与K-rod单节段组的腰椎整体活动度较各自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Dynesys双节段组与K-rod双节段组的腰椎整体活动度均较各自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且Dynesys双节段组末次随访时的腰椎整体活动度比K-rod双节段组的更大(P<0.05)。末次随访时,4组的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与各自术前的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1),但无论是单节段组间或者是双节段组间比较,Dynesys与K-rod组在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末次随访时,无论是单节段组间或者是双节段组间比较,Dynesys 与 K-rod 组的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K-rod 组有 2 例患者术后出现邻近节段退变,均行保守治疗,无再次手术,Dynesys组中未发现有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Dynesys与K-rod动态固定系统在治疗单、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时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2.与K-rod系统相比,无论是单节段或者双节段手术,Dynesys系统均能保留更多的固定节段椎间 ROM;从保留腰椎正常活动功能角度,Dynesys 可能是比 K-rod更好的动态内固定系统选择;  3.Dynesys与K-rod系统在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作为小学课程的基本学科,小学语文单元整体学习MOODLE课程的统整是为了建立以读写为授课原则、以系统重构与协同效应为理论基础的语文教学课程。本次研究当中对单元整体学习M
目的:运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初步总结其新生血管的特点,探讨斑块内新生血管与ACS的关系。 方法:选择66例颈动脉内软斑块患者,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