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4.0kaBP前后聚落遗址分布的环境驱动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stn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位于黄土高原东部、黄河中游自然环境复杂、人文历史悠久的山西省为研究区,综合全省气候特点,将该省划分为三个气候区:晋北寒冷干旱气候区(晋北气候区),晋中、晋东南温和半干旱气候区(晋中、晋东南气候区)和晋南温暖半干旱气候区(晋南气候区)。将4.0ka BP前后的龙山文化时期和夏商时期聚落遗址点分别与山西省地貌图和海拔高程图叠置,根据已有考古资料和研究结果,探讨全省及各气候区聚落遗址分布变化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发现:(1)4.0 ka BP左右,洪水和随后的冷干事件共同导致了山西省每千年聚落遗址密度在不同气候区内的不同地貌类型和不同海拔范围内均减少,但因冷干事件持续时间更长、范围更广,因此对每千年聚落遗址密度空间分布变化的影响要大于洪水事件。(2)4.0 ka BP前后相比,山西省每千年聚落遗址密度减幅在晋北气候区>晋南气候区>晋中、晋东南气候区;在山地明显大于其他地貌类型,在高海拔范围>低海拔范围>中海拔范围。每千年聚落遗址密度减幅在晋北气候区不同地貌类型和不同海拔范围差别较小;在晋中、晋东南气候区山地和丘陵高于平原和台地,高海拔范围最大,中海拔范围最小;在晋南气候区山地、台地和平原均较高,中海拔范围最大,低海拔范围最小。(3)4.0 ka BP前后,每千年聚落遗址密度减幅在山西省不同气候区内不同地貌类型及不同海拔范围内的差异由三个因素导致,一是由于不同气候区对气候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二是由于不同气候区内不同地貌类型和海拔范围空间分布特征不同,三是由于不同气候区受气候突变影响后物资丰富程度和战争频繁程度不同。
其他文献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0 g/k g.土、15 g/k g.土、30 g/k g.土和45 g/k g.土)处理下毛竹林克隆种群根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细根(0-2 mm)生物量季节动态变化总体呈现
会议
  净初级生产力(NPP)表征着植被光合生产的能力,反映了森林植被碳固定能力,是地表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RS 和GIS 为技术支撑,基于福建省MODIS 影像(2012 年)、森林
在我国陶瓷绘画史上,青花一直维持相对保守的发展轨迹。然而,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后现代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观念主义等艺术思潮及风格的涌入,使得这一恒久的稳
  为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施肥增产的内部机制,从而确定毛竹施肥的合理时期,以5 种不同施肥模式的毛竹林为对象,利用超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MINI-PAM-II 测定
会议
  本文以杭州市富阳区春建乡覆盖雷竹林为对象,对不同分株数雷竹—竹鞭系统笋期各器官的有机碳含量的动态进行测定,分析雷竹笋期各器官及相连分株有机碳分布变化规律,以了解新
会议
  以赣南地区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毛竹专用肥和对照处理硬头黄竹秆形特征调查,分析硬头黄竹秆形结构特征及毛竹专用肥的影响,以期为硬头黄竹的
会议
  本文将稻草和砻糠作为雷竹林地覆盖基础层,本着保温、透气、保湿、环保、经济、易得等原则,选择鸡粪、麦麸、菜饼等作为添加材料进行雷竹林地覆盖增温试验。首先对3 种材料
  为探讨大熊猫主食竹对野生大熊猫采食的响应机制,通过固定样方法和定位观察法,对栗子坪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栖息地峨热竹无性系种群更新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栗子坪自
会议
铝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原料,2012年我国产量已超过1900万吨,是有色金属中最高的。目前电解铝行业仍普遍采用霍尔-埃鲁法进行铝的工业化生产,该法存在着生产温度高、能耗高和
  以毛竹分布中心区的不同年龄毛竹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年龄毛竹林碳、氮、磷含量及其比值,探讨毛竹林不同生长阶段主要养分及计量比值的变化特征,揭示毛竹生长规律,同时为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