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处于欧亚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交界位置,地震活动频繁,多次地震给我国人民生命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都带来了巨大危害,所以在我国提高建筑抗震能力,促进结构消能减震技术的发展显得更加重要。现如今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高层、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高层层间隔震的研究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详细介绍了基础隔震技术和层间隔震技术在国内外的产生和发展。橡胶隔震支座是隔震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性能对建筑的隔震效果有很大影响,文中介绍了隔震支座的不同类型、大小参数、计算假定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设计与选型。理论计算中,层间隔震结构有单质点模型、双质点模型等多种计算模型,文中分别介绍了不同计算模型的相关假定及求解步骤,然后文章建立了层间隔震结构的动力方程进行理论计算。利用ETABS分析软件进行数值建模,借助软件中的连接属性分别建立了非隔震结构、基础隔震结构、隔震层布置于1-15层的层间隔震结构等多种结构抗震体系,合理选择地震波对多种结构体系进行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并将周期结果与SATWE程序结果进行校核,将不同结构体系计算的层间剪力、顶部加速度、顶层位移等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层间隔震结构的以下相关结论:高层框架层间隔震结构相对非隔震结构自振周期延长,阻尼增大,地震作用下,结构楼层剪力减小,结构顶部最大位移和最大加速度减小,说明高层层间隔震结构能够起到消能减震作用,并且随着隔震层的不同变化,其减震效果各不相同,一般为隔震层位置越往上,减震效果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