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干旱问题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草原生态系统之一——亚洲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威胁。然而,关于亚洲干旱区干旱强度情况与未来变化趋势的论证并不完整。本研究首先利用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三个干旱指数研究亚洲干旱区干旱强度的变化。基于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模式资料,并利用贝叶斯模式平均(BMA)方法为CMIP5的17个模式分配权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问题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草原生态系统之一——亚洲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威胁。然而,关于亚洲干旱区干旱强度情况与未来变化趋势的论证并不完整。本研究首先利用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三个干旱指数研究亚洲干旱区干旱强度的变化。基于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模式资料,并利用贝叶斯模式平均(BMA)方法为CMIP5的17个模式分配权重,在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浓度路径(RCP2.6和RCP4.5)下预测了未来的干旱条件。基于PDSI、SPI和SPEI指数,过去近一百年(1901—2016年)亚洲干旱区总体呈现变干的趋势,且干旱区面积呈扩大趋势。在全球升温1.5℃和2.0℃的背景下,预计亚洲干旱区的干旱情况将会恶化,哈萨克斯坦地区表现尤为显著。但与1.5℃全球变暖情景相比,2.0℃全球变暖情景下干旱强度和干旱区有所减少。此外,在RCP2.6与RCP4.5情景下,由于未来降水量的增加有减缓干旱作用,全球增温2.0℃条件下的干旱强度相较于全球增温1.5℃有所降低。同时,本文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提供的12个模式资料计算PDSI指数,在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和代表性浓度路径(RCPs)组合情景下,评估我国西北地区未来一百年的气候变化与干旱状况,包括:SSP126(SSP1-RCP2.6,可持续发展与低辐射强迫)、SSP245(SSP2-RCP4.5,中速发展与中辐射强迫)、SSP585(SSP5-RCP8.5,高速发展与高辐射强迫)。在SSP245和SSP585这两个情景下,中国西北区域2015—2099年期间均出现变干的倾向,特别是在SSP585情景下,而在SSP126情景下西北干旱无明显的变化趋势。在SSP585情景下干旱发生频次较少的区域,其干旱事件持续时间更长。本研究对国家气候委员会制定应对“丝绸之路”一带的局地干旱气候的适应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公立医院从缺乏成本意识到重视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主要受国家层面政策推进和DRG/DIP付费方式改革的影响。在实践中,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复杂、病种成本核算受限、实施过程困难和核算结果难以转化,导致公立医院推进成本管理缓慢。DRG/DIP付费下,公立医院应灵活采用多种核算方法,重视数据治理和信息化工作,加强核算结果运用,做好临床路径下的成本管理。
全固态、窄脉宽、高重频的调Q脉冲激光器因其在激光通信、激光医疗、信息传输、军事遥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采用双损耗调制技术可以进一步压缩脉宽,并提高脉冲波形的对称性。与主被动调Q激光器相比,双被动调Q激光器无需添加电光调制器或声光调制器等主动调Q元件,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有助于缩短激光器的腔长,这对于固体激光器在未来向小型化市场发展极为有利。本论文将具备非线性吸收特性的石墨烯量子点
医保部门支付是否合理,影响着医院医疗服务的提供;医保部门的诉求更多地倾向于向价值买单,向"过度医疗和无效医疗说‘不’";而医院的诉求更多的是提质增效,向"价值医疗要效益"。2021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的《关于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吹响了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号角,计划通过3年的时间实现"统筹地区、医疗机构、病种分组、医保基金"4个方面全面覆盖。
本文利用华北地区1980-2016年37a冬季419站逐日最低温度资料,给出区域强降温事件(Regional Extremely Cold Event,RECE)定义,统计37a来RECE发生的频次,分析了RECE的低频特征。选取多个RECEs系统研究大气低频振荡对其的影响,寻找延伸期预报信号。进一步探讨ENSO冷暖位相背景下大气低频振荡对RECEs的影响差异。最后,对2015年冬季发生的两次强降
目前多数基于变分框架快速更新循环同化系统在各个分析时刻常使用固定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为了更合理地统计出同化系统预报误差的日变化特征,并将其实际运用到循环同化预报中,以改进原有同化系统中固定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本文基于快速更新多尺度分析及预报系统短期预报子系统(Rapid-refresh Multi-scale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Short Term,RM
本文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欧亚大陆的冷锋两步识别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包括不同冷锋识别方法、不同再分析资料的对比、连续时次客观冷锋的评估以及长时间尺度的客观冷锋与人工冷锋的对比。基于冷锋两步识别法得到1989-2018年的客观冷锋数据集。在此基础上,从天气学角度分析极端降水事件和寒潮中冷锋的活动特征,从气候角度研究了1989-2018年欧亚大陆冬半年冷锋活动特征和华北地区冬
大气河(Atmospheric Rivers;AR)是大气环流中水汽输送的重要途径,经向输送了中纬度地区90%以上的水汽,对全球水汽循环有着重要意义。大气河直接影响暴雨事件中水汽的输送和动力学上升运动,对极端降水甚至洪水事件的预报有着重要指示作用。大气河及其产生的降水还受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暴雨是我国华北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研究我国华北大气河的时空特征及其对华北暴雨影响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
利用2010—2016年5—6月ERA5逐小时再分析数据集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逐小时降水量融合产品,对初夏华南低空急流事件和急流日进行筛选和分类,并分析与天气系统相关的低空急流(Synoptic-system-related low-level jet,SLLJ)和边界层急流(Boundary layer jet,BLJ)的特征和日变化机制。在此基础上,对比了双急流日、纯BLJ日和纯SLLJ日三类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