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318国道二郎山至康定段改建工程中的两个典型工程——K2791+600高边坡加固与K2770路基高填方工程,运用现场监测方法对陡坡路基在加固措施下的稳定问题及拓宽路基中高填方新路基与老路基结合不均匀沉降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边坡稳定监测中立足于地质勘探与边坡加固措施设计资料,以数值模拟结果为依据,确立了变形监测为主,应力监测为辅的原则,设计了切实可行的监测系统。路基不均匀沉降监测中,考虑到山区公路支挡结构对路基沉降的重要影响,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设计了以支挡结构变位为重点监测内容之一的监测系统。同时,论文对两个监测系统中的监测方法、仪器的使用、监测数据处理等进行了总结,为开展类似工程的现场监测积累了经验。 (2)边坡监测包含了边坡表面与内部测斜。边坡表面变形呈现摆动状态,表明边坡整体具有稳定性,但所采用方法受仪器、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精度有限。对比表面变形监测,边坡内部测斜不仅精度高(可达0.01mm),而且受施工干扰影响小,数据可靠。因此在边坡变形监测中采用边坡内部测斜为主,表面变形监测为辅的监测方案是合理的。 (3)应力监测及变形监测结果表明:边坡加固,特别是预应力锚索的张拉,阻止了边坡的局部失稳。同时,锚索应力随时间的变化监测结果进一步证实,预应力锚索对边坡的加固机理十分复杂,包括了边坡岩体及锚索间应力调整变化逐渐趋于稳定这样一个过程。 (4)边坡现场监测数据结果为优化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监测结果表明,高边坡在开挖的过程中其整体是稳定的,发生大面积失稳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可减少边坡下部加固工程量,将长锚杆改为短锚杆加固方案。 (5)监测结果表明,靠近挡墙部分路基的表面沉降相对较大。经分析,论文认为路基表面沉降的变化与填土的固结过程有关,更与挡墙的变位有关,因此提出,监测工点的路面面层施工的最佳时间应根据二者的动态监测结果确定,从而为道路施工的合理组织安排提供了数据支持。 (6)路基不均匀沉降监测结果表明,挡墙的变位有一个从加速到逐渐稳定的过程,与路基表面变形监测中靠近挡墙的部分相对沉降有一增大然后逐渐减小的过程相对应。挡墙的侧向变位减小了挡墙对新路基沉降变形的约束作用,使靠近挡墙路基的表面相对沉降增大,由此进一步证实支挡结构对路基沉降(不均匀沉降)有着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