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切割对时距知觉的影响:基于记忆碎片效应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ao_ha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距知觉是指观察者对刺激时间持续性的加工,它是时间认知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以往研究主要关注主观估计时间的准确性及其与客观时间的差异等问题。事件切割则是指在时间维度上对空间内的连续信息进行分割以形成多个认知单元的过程,它一般出现在认知加工的早期阶段,但对后续的加工有重要作用。对于事件知觉与时距知觉的关系,已有研究者进行了探讨,并发现了记忆碎片效应,即当一段连续运动被分割为多个片段时,观察者对它的时距估计将缩短。对于记忆碎片效应的产生机制,目前仍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者认为该效应与知觉到多个事件有关,而另一些研究者却认为该效应来自于事件边界处时空连续性的变化,与事件本身无关。对于记忆碎片效应的特点及发生机制进行探讨,可为事件知觉与时距知觉的关系提供新的证据,有助于完善和丰富时间知觉的理论。  本研究包括四个部分:实验一重复前人的研究范式,检验记忆碎片效应的真实性,以作为后续实验的基础,发现记忆碎片效应稳定存在;实验二在原范式基础上控制时空连续性,通过变换运动客体身份的方式诱发多个事件的知觉,发现在多事件知觉情境下被试估计的时距更短,支持了事件知觉影响时距估计的假设;实验三在维持客体身份不变,仅改变其亮度属性的情境下进一步控制客体连续性,得到与实验二类似的结果;实验四则维持事件知觉不变,改变时空连续性,发现时空连续性不影响时距估计,从而间接证明事件知觉影响时距知觉。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果:  (1)记忆碎片效应稳定存在,具有可重复性;  (2)知觉到多个事件可导致主观时距缩短;  (3)时空连续性的变化不是引起时距知觉变化的根本原因。  因此,本研究认为,记忆碎片效应是由知觉到多个事件所引起的,而并非源自事件边界处伴随的时空连续性变化。由此可以推测,事件知觉影响时距知觉。
其他文献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3月上旬,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兵临长江、开始为渡江战役进行准备。为配合解放大军强渡长江,安徽省肥东地区组织了短备民工16.8万人、常备民工1.2万人,主要负责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九两兵团10万人进驻,及20万人向江边进军的过境工作。  一时间,肥东大地粮草站、茶水站、民工站、伤病员慰问、修桥铺路等服务工作,如火如荼,昼夜
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是继福禄贝儿之后,世界学前教育界最具有影响力的意大利教育家。她创立了科学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促进了近代幼儿教育
本研究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大学生坚韧人格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4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考察了大学生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