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距知觉是指观察者对刺激时间持续性的加工,它是时间认知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以往研究主要关注主观估计时间的准确性及其与客观时间的差异等问题。事件切割则是指在时间维度上对空间内的连续信息进行分割以形成多个认知单元的过程,它一般出现在认知加工的早期阶段,但对后续的加工有重要作用。对于事件知觉与时距知觉的关系,已有研究者进行了探讨,并发现了记忆碎片效应,即当一段连续运动被分割为多个片段时,观察者对它的时距估计将缩短。对于记忆碎片效应的产生机制,目前仍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者认为该效应与知觉到多个事件有关,而另一些研究者却认为该效应来自于事件边界处时空连续性的变化,与事件本身无关。对于记忆碎片效应的特点及发生机制进行探讨,可为事件知觉与时距知觉的关系提供新的证据,有助于完善和丰富时间知觉的理论。 本研究包括四个部分:实验一重复前人的研究范式,检验记忆碎片效应的真实性,以作为后续实验的基础,发现记忆碎片效应稳定存在;实验二在原范式基础上控制时空连续性,通过变换运动客体身份的方式诱发多个事件的知觉,发现在多事件知觉情境下被试估计的时距更短,支持了事件知觉影响时距估计的假设;实验三在维持客体身份不变,仅改变其亮度属性的情境下进一步控制客体连续性,得到与实验二类似的结果;实验四则维持事件知觉不变,改变时空连续性,发现时空连续性不影响时距估计,从而间接证明事件知觉影响时距知觉。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果: (1)记忆碎片效应稳定存在,具有可重复性; (2)知觉到多个事件可导致主观时距缩短; (3)时空连续性的变化不是引起时距知觉变化的根本原因。 因此,本研究认为,记忆碎片效应是由知觉到多个事件所引起的,而并非源自事件边界处伴随的时空连续性变化。由此可以推测,事件知觉影响时距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