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飞蝗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choa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是为害严重的农业害虫,有机磷杀虫剂是防治这一害虫使用较广的杀虫剂,为了深入探讨东亚飞蝗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机制,针对东亚飞蝗不同种群制定相应的治理策略,更有效地进行抗性治理,本文通过东亚飞蝗田间种群对有机磷农药的敏感性分析,探讨了东亚飞蝗对有机磷农药产生抗性的现状;同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分析了抗性产生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东亚飞蝗对有机磷农药的敏感性分析和增效作用测定本研究针对我国东亚飞蝗发生规模、分布特点、农药使用背景差异和种群遗传特征,采集了河北黄骅、海南黄流和山东无棣田间种群,选择有代表性的有机磷农药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发现,东亚飞蝗无棣种群对马拉硫磷最为敏感,黄骅种群对毒死蜱和辛硫磷仅有5.4和2.9倍的抗药性,而黄骅和黄流两种群对马拉硫磷已产生了57.5和14.8倍的抗药性。可以看出,由于东亚飞蝗不同种群马拉硫磷选择压力的差异已经造成不同田间种群对其抗性程度产生了变化,而且不同的有机磷农药对同一种群的选择压力已产生不同的抗药性水平。由此说明,研究东亚飞蝗对常用杀虫剂抗性发生现状,建立有效的抗性治理策略,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增效剂磷酸三苯酯(TPP)、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及氧化胡椒基丁醚(PBO)在河北黄骅田间种群和敏感品系中对马拉硫磷的增效试验,结果发现,无论在黄骅种群还是敏感品系中,PBO对马拉硫磷都没有增效作用(增效比分别为0.9和1.1),但在黄骅种群中TPP和DEM对马拉硫磷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分别为16.2和3.3),而在敏感品系中TPP和DEM没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分别为1.4和1.2);由此推测,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黄骅种群马拉硫磷抗性相关,而细胞色素P450与马拉硫磷抗性无关。二、东亚飞蝗有机磷抗性代谢解毒酶生化机制研究本研究分析了东亚飞蝗代谢解毒酶系(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的生化特性。东亚飞蝗河北黄骅种群和敏感品系代谢解毒酶活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黄骅种群酯酶对α-NA、α-NB及β-NA三种底物的水解活性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对底物CDNB和DCNB水解活性显著高于敏感品系,分别是敏感品系的2.1-3.2倍和1.2-2.0倍。而对于细胞色素P450活性,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酯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黄骅种群和敏感品系电泳图谱中条带带型没有差异,但黄骅种群条带染色明显深于敏感品系。据此推测,黄骅种群与敏感品系之间的酯酶活性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差异与河北黄骅东亚飞蝗的抗药性有关。用对氧磷、马拉氧磷两种有机磷抑制剂对东亚飞蝗海南黄流和山东无棣种群的羧酸酯酶进行体外抑制,实验结果表明,黄流和无棣种群的pI50值有显著差异,黄流种群分别是山东种群的1.16和1.27倍,说明黄流种群对对氧磷和马拉氧磷的敏感性较低。然而黄流种群和无棣种群的羧酸酯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以α-NA和β-NA为底物时,无棣种群羧酸酯酶活性分别是黄流种群1.75和1.50倍,具有显著差异。动力学研究表明,无棣种群和黄流种群的羧酸酯酶KVmax值没有显著差异。据分析黄流种群和无棣种群羧酸酯酶活性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生态环境的不同所导致的种群分化引起的。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尚难以断定对马拉硫磷生物测定中LD50值较低的无棣种群对其它农药的敏感性如何。基于无棣种群较高的羧酸酯酶活性,我们推测,东亚飞蝗无棣种群可能对其它的农药具有较高的抗药性。三、东亚飞蝗有机磷抗性靶标酶生化机制研究本研究分析了东亚飞蝗有机磷靶标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的生化特性。对东亚飞蝗黄骅种群、黄流种群、无棣种群和敏感品系AChE活性和动力学比较结果表明,三个东亚飞蝗田间种群AChE活性与敏感品系相比有显著差异,黄骅种群、黄流种群和无棣种群AChE活性分别是敏感品系的4.04、9.55和1.99倍,并且三个田间种群的Km值与敏感品系相比也有显著差异;根据有机磷杀虫剂对AChE的体外抑制结果,河北黄骅种群AChE对马拉氧磷、氧化毒死蜱及辛硫磷的敏感性与敏感品系相比分别下降了3.2、2.2和1.1倍。而海南黄流种群对马拉氧磷和氧化毒死蜱的敏感性分别下降了11.3和19.2倍。同时发现,对马拉硫磷生物测定中仅有1.8倍抗药性的山东无棣种群,其AChE对马拉氧磷和氧化毒死蜱的敏感性也分别下降了4.8和2.4倍。结合东亚飞蝗解毒酶的生化机制研究,本文认为黄骅种群对马拉硫磷的抗性机理主要包括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升高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升高以及敏感性下降。黄流种群产生抗性主要是由于AChE的活性升高和敏感性降低引起的。而无棣种群可能对其它的农药有较高的抗药性,导致其AChE敏感性的显著下降。据此认为,东亚飞蝗不同种群抗性产生机制是不尽相同的,有可能包括多种不同的抗性机制。四、东亚飞蝗有机磷抗性分子机制研究本研究利用简并性引物和降落PCR技术从东亚飞蝗中克隆获得了3个东亚飞蝗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s,CarEs)基因的cDNA片段,分别命名为CarE1,CarE2和CarE3。根据昆虫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保守区(motif),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东亚飞蝗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ing sequence tags,ESTs)数据库进行了全面搜索,并对其进行了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ESTs拼接、注释,获得了32条羧酸酯酶ESTs和12条谷胱甘肽S-转移酶ESTs,与克隆获得的3条羧酸酯酶基因片段同源比对和拼接后,共得到34条羧酸酯酶基因片段。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上述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在黄骅种群和敏感品系中的表达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羧酸酯酶基因CarE1、CarE4、CarE6、CarE12、CarE15、CarE19、CarE22、CarE23、CarE26、CarE27、CarE30和CarE32在黄骅种群中的表达量分别是敏感品系的3.29、1.13、8.78、3.16、3.17、11.84、2.24、4.92、6.24、4.66、4.47和4.73倍;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1、GST2、GST3和GST12的表达量分别是敏感品系的1.25、1.33、2.47和1.61倍。据此认为这些羧酸酯酶基因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表达提高与东亚飞蝗的抗药性密切相关。对东亚飞蝗AChE基因克隆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认为直翅目昆虫AChE基因可能有其特殊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本文通过东亚飞蝗不同种群对有机磷农药的敏感性分析,揭示了东亚飞蝗的田间抗性现状。通过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东亚飞蝗对有机磷的抗性机理,发现东亚飞蝗不同种群在产生抗性过程中的机制是不尽相同的,有可能包括多种不同的抗性机制。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有效地进行抗性治理,延缓东亚飞蝗的抗性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首次借助现有的东亚飞蝗的ESTs数据库对抗性相关解毒酶基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用real-time PCR对代谢解毒酶羧酸酯酶基因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在抗性和敏感种群中差异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了抗性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代谢解毒酶基因,这将极大地推动东亚飞蝗抗性机制的系统深入研究。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结果对东亚飞蝗抗性机制和东亚飞蝗的抗性治理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为研究芬顿(Fenton)法和双氧水紫外(H_2O_2-UV)法处理稳定(填埋场)渗滤液过程中不同类别有机物的去除规律,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254nm波长紫外吸光度(SUVA254),结合荧光区域一体
我国现在已经进入典型社区建设模式推广阶段,但对于城镇社区建设,究竟采用何种模式这一问题,学术界至今天没达成一致意见,而且,城镇社区建设与大城市社区建设存在差别,不能照
大学作为一种人为事物,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为达到人类一定目的服务的。大学一产生也就被赋予了特定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大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不断
<正>司汤达曾说:"爱情之于我始终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说是我唯一的大事。"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由不断地陷入爱情而又失去爱情的一连串的事件构成的。"可是,"司汤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高速度公路,城市轨道交通上现有移动模架式造桥机数量很少,但需求量很大,目前国内此类型的产品结构笨重,但基本上都是处于初次设计阶段,均不同程度的需要
20世纪早期的嫦娥奔月神话研究非常重视资料的考证、整理;20世纪80年代始,继续资料整理,并侧重于多角度多方向的全新解读,对嫦娥奔月神话展开了广泛的隐喻分析,如从“神话变
ERAF17基因是通过基因RNA表达谱的差显技术得到的黄瓜中,控制植物花器发育的MADS-box基因家族的一个基因。ERAF17基因在黄瓜的雌雄生殖器官的表达不同,可以由乙烯(或者能释放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小结节分析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使用多排螺旋CT为1 248例进行肺部健康检查。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机,自胸廓入口至肺底部进行连
根据IPCC定义和实地考察、文献、问卷调查等结果确定了评价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判别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分配结果,并对几个代表站点做了脆弱性现状评估,为进一
易损性研究是对武器装备进行战损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武器装备生存能力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建立了多功能地地导弹发射车的毁伤等级,运用毁伤树分析方法构建毁伤树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