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生态理念逐渐成为整个人类社会的主流共识。从文化领域到行为创造领域,关注生态都是人们思考的首要问题。冰雪体育建筑作为资源消耗突出、社会影响巨大的大空间公共建筑,在新的时代里肩负了更大的生态使命。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冰雪体育建筑的生态化设计理论与时代对建筑提出的生态化要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从建筑生态理论上只注重自然环境一隅的片面割裂,到建筑实际设计手法上缺乏系统导引的混乱缺失,这种现实状况导致当今冰雪体育建筑在设计的生态化层面中存在诸多问题,客观上促使冰雪体育建筑寻求一套系统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生态化设计理念与策略手法。本文从生态化的视角展开冰雪体育建筑的设计研究,通过环境生态学、社会生态学、文化生态学、环境生态位理论等跨学科理论的引入,构建冰雪体育建筑生态化设计的理论框架,突破了狭义生态学理论单纯研究自然原生环境的局限。冰雪体育建筑的生态特质是生态化设计的基础,冰雪体育建筑的生态诉求是生态化设计的目标。通过冰雪体育建筑在原生生态环境、亚原生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环境下不同特质表征的研究与冰雪体育建筑各部分功能空间生态化诉求的综合分析,文章清晰的揭示了冰雪体育建筑与各环境层面的生态关联性,并由此提出了冰雪体育建筑向多层面生态化发展的必然规律。冰雪体育建筑在原生生态环境层面的生态化设计,源自建筑对于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通过塑造适应自然气候的生态化建筑形体,营造平衡冰雪体育建筑自身差异需求的组合采光环境,挖掘地下空间的生态价值等策略,冰雪天体育建筑可以在尽量少地使用主动式生态技术手段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建筑生态性能。这种以被动式生态手法,从建筑自身寻找融合自然之道的思路是冰雪体育建筑生态化发展的根本之路。冰雪体育建筑在亚原生生态环境层面的生态化设计,追求建筑与不同尺度的亚原生生态圈和谐共生。一个建筑类型如同一个物种族群,文中以生态位理论为核心,定格了冰雪体育建筑在宏观区域环境内的生态位置。进而,通过对核心型、边缘型、郊野型等不同选址模式的分析,给出了冰雪体育建筑在不同选址模式下与中观城市格局互动共生的发展模式。同时,在微观层面冰雪体育建筑与所处具体城市空间中的空间形态、交通条件、绿化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构成了冰雪体育建筑于亚原生环境内的最后一个生态环节。文化生态环境下的冰雪体育建筑生态化设计需要以建筑的视觉审视文化的分类组成。通过本体文化环境与客体文化环境的二元化解读,建筑可以借由本体文化中冰雪符号与体育精神的彰显形成本体文化的自洽。而通过对所处地域客体文化不同特性的分析,以地域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为着眼点,冰雪体育建筑能够通过引借物质文化资源、引导行为文化模式、融汇精神文化精髓的设计策略,达成建筑与地域文化环境的生态和谐。本文是在冰雪体育建筑高速发展、社会生态理念渐入人心的宏观背景下,运用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国目前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热点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造性探索。旨在使我国冰雪体育建筑设计走上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之路,为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节约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