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7)建筑文化遗产评价与评选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ui1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 40年,这个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转折带来的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飞速发展,也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全新的面貌。其中改革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值得中华民族深思。期间许多建设成就与标志性景观都是国家与人民精神的载体,深入挖掘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7年)有代表性的建成物,将其中承载了特殊价值与珍贵信息的建筑文化遗产筛选出来,作为改革开放初期历史的物质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基于广州市是千年商都,拥有对外开放的秉性,又是自古以来的改革维新思想策源地,所以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其中的建成物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色与精神,因此笔者以广州市改革开放初期的建筑及景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文物、文化遗产、建筑遗产等概念后,界定了改革开放初期建筑文化遗产的概念。通过梳理广州的城市特点、重要发展周期,提出了广州市改革开放初期建筑文化遗产的初选原则:设计或建成于1978-1987年间,以岭南建筑学派为主的设计者或团队设计的,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广州市作为中国面向世界商业贸易的窗口,在接待、展示等需求下、在现代建筑创作思想的影响下建设的保存较完好的建筑物或文化景观。在初选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岭南学派建筑师当期的代表作和体现改革开放初期建筑创作思想的作品两条线索,划定了共30个建筑作品的初始名录。依据名录对建筑展开详细调研,通过对文章、书籍中的图片、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对9位专家有针对性的访谈,笔者重新梳理了初始名录中30个建筑作品的建设背景、设计团队、创作历程、照片、图纸及改扩建情况,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较详实。通过调研力求全面分析各建筑作品在改革开放初期产生的影响,挖掘其各方面蕴含的价值,为评价奠定基础。评价研究中,采用了国内外普遍认同的综合性评价方法:依据认定标准的评价方法和构建评价指标的评价方法。通过分析国内外的认定标准,确定了广州市改革开放初期建筑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然后分析统计了 35个既有体系中的各级指标,筛选频率较高的指标项,综合实际建立了改革开放初期建筑文化遗产指标体系,经专家打分确定指标权重后得到各建筑的综合评价结果。评选研究中,为了评选广州市改革开放初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建议名单,基于改革开放初期建筑文化遗产的特殊性,笔者分析了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和深圳市历史建筑名录中对现代建筑评选的侧重点,提出特殊性原则的评选方法,即将建筑放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阶段的时代背景中,若建筑在此期间的某方面产生了特殊影响、占据了特殊的地位、代表了当时某种特殊的精神、突出的特殊价值或其他特殊性将被列入名单。由此提出建议名单及入选理由,结合它们保存较好的建筑现状,提出对广州市改革开放初期这批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文化遗产需要重点宣传展示等六项保护思路。
其他文献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资公共服务项目有偿使用,亟须政府制定公共服务项目基准地价。现有的《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仅提出了评估公共服务项目宗地地价的指导意见。文章通过分析
以解决企业应用集成为目标,在对企业集成背景及异构数据集成关键技术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XML、MOM以及WEB服务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可供用户二次开发的基于消息代理机制的应
<正>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其发病4.5 h内,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线的标准积极治疗手段,根据文献报道,其溶栓治疗时间窗越早,疗效越好,3 h内更佳[1]。但静脉溶栓对于颅颈部大
【正】一、地方政府能力的指标体系的确立地方政府,尤其是城市地方政府,是所在地区的政府组织的基本单位,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以及国家法律政策的执行和地方社会经济的发
在“潘多拉”的珠宝盒里,永远装着你想不到的宝贝。从这些独一无二的珠宝中选择属于你的独特印记将它们串成一段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