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血透患者体内微炎症及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相关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yunkang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个全球性卫生公共问题。国内外研究指出,CKD发病率已达到11%以上。CKD无论原发病如何,若疾病持续进展则将发展成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临床上表现为尿毒症,病理上则表现为肾单位的毁损。ESRD患者则需要终身透析治疗或肾移植。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已经成为ESRD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尿毒症患者体内可产生数百种尿毒症毒素,按照分子量大小可分为大、中、小分子,而其中中、大分子物质是导致尿毒症患者出现症状、体征的重要原因并不能完全被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清除。这些毒素分子在体内积聚,引起机体损伤以及一些透析相关性并发症、影响远期预后。因此如何改善血液透析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提高尿毒症患者预后,是肾脏科医生面临重要挑战。高通量透析(high flux hemodialysis,HF-HD)是指用高通量血液滤器在容量控制的透析机上进行常规血液透析的一种技术。使用这类透析器进行透析,依靠弥散及对流方式清除溶质,即为HF-HD。它的主要优点体现在高通透膜的生物相容性及通过增加透析膜孔径而增加对大、中分子毒素的清除。本研究主要观察HF-HD对常规低通量透析(low flux hemodialysis,LF-HD)对尿毒症患者影响,同时探讨其可能涉及机制,为进一步进行HF-HD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第一部分前瞻性选取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分为HF-HD和LF-HD组。通过30个月随访,观察到HF-HD组患者较LF-HD患者在短期透析并发症、短期存活率、贫血、钙磷代谢、营养情况方面具有可比性,两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HF-HD组在β2-微球蛋白(beta2-microglobulin,β2-MG)等中分子毒素以及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iuretic peptide,NT-proBNP)等毒素清除方面较LF-HD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本研究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基础上,对HF-HD和LF-HD组血管内皮功能进行研究。通过ELISA、血清生化检测发现,HF-HD组患者体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ite protein-1,MCP-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本研究第三部分对HF-HD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内皮功能影响机制进行研究。我们利用两组患者血清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结合我科前期成功建立相对和绝对定量的同位素标签试剂(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标记不同组HUVEC细胞,并通过纳米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联用仪/质谱联用仪(nano-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nano-HPLC-MS/MS)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鉴定,通过ProteinPilot软件分析,鉴定出可信度>80%差异表达蛋白166个,其中其中表达上调82个,表达下调蛋白84个,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表达上调的蛋白在功能分类等方面进行分析处理。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HF-HD对常规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中分子毒素清除较好,对其血管内皮功能具有影响。本研究对进一步应用HF-HD提供研究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学科模式营养治疗对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作用。方法 2014年3月1日—2015年5月31日对342例因骨关节炎行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
赢得顾客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让其全过程参与企业的营销组合活动。
新品牌创建的风险与成本日益提高.使企业更多地走品牌延伸这条“捷径”来占有市场.然而实践中,这种做法的效果却大相径庭。其根源就在于品牌价值属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