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肝细胞所致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是危及全世界,尤其是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原因。尽管到目前为止,HBV的确切致病机制尚存在争议,但已有研究证实,HBV感染所致肝细胞凋亡失衡不仅是乙肝患者肝细胞损伤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而且在乙肝患者不同的预后、转归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众多研究表明,TNFα、FasL等凋亡诱导分子在HBV感染所致肝细胞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是于1994年被克隆、命名的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可选择性地诱导肿瘤细胞或者病毒感染细胞的凋亡,而对正常组织细胞无明显毒性。研究发现,许多因素(病毒/病毒编码蛋白、射线、药物等)可改变细胞对TRAIL诱导凋亡的敏感性。我室在前期研究中首次提出并报道了,HBV感染可提高肝癌细胞对TRAIL诱导凋亡的敏感性,可能在HBV感染所致肝细胞损伤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HBV全基因组至少包含四个开放性读码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合成相应病毒蛋白质,那么究竟哪一个片段是导致HBV影响TRAIL诱导凋亡的关键性基因区段呢?这些关键性基因区段在TRAIL诱导凋亡通路中的关键性作用位点又是什么呢?因此,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本课题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有关HBV影响TRAIL诱导凋亡的机制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