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佐剂IL-23、IL-27对RSV重组蛋白疫苗安全性和保护性的影响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w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自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被发现以来,一直是婴幼儿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但目前尚无有效有效解决措施,WHO已将RSV疫苗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疫苗。G:125-225-F/M2:81-95(G1F/M2)是一种前期研制的RSV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包括含CX3C基序和中和表位的G:125-225(G1)蛋白片段和RSV基质蛋白的CTL表位M2:81-95将其免疫小鼠后产生了Th1/Th2混合型的免疫应答,但Th2应答仍占优势,RSV攻击后,肺部的炎症性病理损伤仍未完全解决。本实验用细胞因子佐剂IL-23、IL-27单独或联合以及同CpG佐剂联合与疫苗一起免疫小鼠,观察IL-23、IL-27单独或联合其他佐剂使用对G1F/M2的免疫病理的调节作用。   方法:   1.大量提取pcDNA3.1/myc-HisB质粒、pcDNA3.1/myc-HisB-mIL-23质粒、pcDNA3.1/myc-HisB-mIL-27质粒。E.coil表达、亲和层析纯化G1F/M2蛋白。   2.培养RSV并测定TCID503动物实验3.1用佐剂和G1F/M2共同免疫小鼠:   将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6只,分别为:(1)IL-23+G1F/M2组,(2)IL-27+G1F/M2组,(3)IL-23+IL-27+G1F/M2组,(4)pcDNA3.1+G1F/M2组,(5)IL-23+CpG2216+G1F/M2组,(6)IL-27+CpG2216+G1F/M2组,(7)G1F/M2组,(8)PBS组。质粒提前两天经肌肉注射,蛋白经腹腔注射,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10天。每次免疫后10天取血,第三次为14天,分离血清用间接ELISA法测定三次免疫后的血清IgG抗体效价,观察不同组合对体液免疫的影响。第3次免疫后2周处死小鼠取脾细胞,LDH法检测CTL活性:ELISPOT法检测分泌IL-4和IFN-γ的淋巴细胞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细胞的效应记忆和中央记忆致的。总之,组合使用佐剂产生的结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佐剂,这可能与佐剂之间产生了协同作用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尽管目前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食管癌较早就会发生淋巴结及血行的转移,因此临床进展迅速,预后很差。大量研究表明
目的:探究内科护士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及巴林特小组模式干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该院89例肿瘤内科在职注册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临床症状自评表SCL-90对护士
本研究选择具有多巴胺能神经元特性的常用于PD 发病机制研究的SH-SY5Y细胞系,以PQ诱导来观察HIPPI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趋势,同时,对caspase 3的表达变化趋势进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