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安全问题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无论群体还是个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因此历来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农村流动人口的流动深刻影响着农业劳动力,从而影响着农业经济,进而对区域粮食安全产生影响。2012年底,中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已经接近2.36亿,占总人口的17%,在上海市的流动人口数有960万,居全国第一。流动人口中绝大多数为农村流动人口,他们流入上海市的各行各业,给上海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在2012年底,上海市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125亩,远低于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1.425亩,更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强大的人口压力和有限的耕地面积严重威胁着上海市粮食安全。在目前国家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总体趋势下,上海市农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上海市农业经济的发展要确保基本农产品的供给,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总目标[2]。在总体目标指导下,如何将强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是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运用了农村流动人口和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查阅历年《上海统计年鉴》,收集了1992-2012年上海市农村流动人口与农业经济的相关数据,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数据进行修正,依据这些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生产函数、回归分析等计量方法探讨了上海市农村流动人口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并研究国内外利用人口流动促进经济增长的经验,尝试在上海这样的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以引导农村流动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的方式,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增长,同时更好地保障农村流动人口的利益,希望对上海市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流动人口管理有所借鉴意义,并为维护区域粮食安全和社会安定和谐起到一定作用。本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阐述了研究上海市农村流动人口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关于农村流动人口和农业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可能的创新点。第二章深入探讨了农村流动人口和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概念、特征和相关理论,为文章进一步分析奠定基础。第三章对近年来上海市农村流动人口、农业经济以及粮食供给情况进行分析,主要针对目前上海市农村流动人口数量、特征、就业情况,农业经济的特点,粮食安全的现状、风险隐患进行深入探析。第四章实证分析上海市农村流动人口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首先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农村流动人口与粮食年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流动人口与上海市粮食年产量之间产生悖论,随着农村流动人口的流入,对上海市粮食年产量产生负的影响,从而引发农村流动人口对上海市粮食安全产生影响的思考,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上海市农村流动人口与农业四个子行业之间的关系,然后采用改良生产函数法进一步测算农村流动人口对农业四个子行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农村流动人口对种植业和林业贡献值为正,对畜牧业和渔业的贡献值为负。第五章在前文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上海市农村流动人口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农村流动人口对上海市粮食安全的影响。并根据前文的分析从农村流动人口的角度为上海市农业经济增长提出建议,指出研究中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的地方。本文从整体研究出发到对重要影响的部分进行分别研究,综合对农村流动人口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客观性的策略建议,以期推动上海市农业经济的发展,保障农村流动人口的利益,维护区域粮食安全和社会安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