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同时水体污染也较重,是我国最为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地区。目前太湖流域水环境具有污染物来源复杂,农村区域的水质劣于城市地区,湖泊富营养化较重等特点。太湖水危机之后,国家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控制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应急治理措施,如循环农业、氮磷拦截、循环养殖等。这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对改善太湖水环境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国内外对于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治理项目水环境绩效评价方面却鲜有研究。本文针对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治理项目的特点以及实际调查情况,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分别构建了池塘循环水池清洁养殖项目、种植业循环农业项目、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项目、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项目和生态发酵床项目的水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包括总目标层、评价综合层、评价项目层和评价因子层4个层次,涵盖了建设、运行和监管三个方面,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制订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评分体系,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污染治理项目的水环境绩效情况,为制定进一步改善太湖水环境现状的措施提供了依据。根据已构建的水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对随机抽查的163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进行水环境绩效评价。将评估后的项目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进行统计,结果如下:A等级项目共有23项,占14.11%;B等级项目共有41项,占25.15%;C等级项目共有67项,占41.10%;D等级项目共有32项,占19.64%。综合分析可得,目前农业面源治理项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设备设施维护不到位;(2)池塘循环水池清洁养殖项目尾水排放超标较多(未达到《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DB32/T1705-2011)二级标准);(3)池塘循环水池清洁养殖项目多数未实现循环养殖;(4)面源氮磷流失拦截项目排水超V类水项目较多;(5)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项目设备实施运行不正常的较多;(6)生态发酵床项目拆除现象突出。针对以上各方面的问题,本文从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建设、项目运行维护、项目监管和后续目标责任书制定与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措施,为进一步改善太湖水环境提供参考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