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彩色多普勒超声恶性征象和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xp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彩色多普勒超声恶性征象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在超声征象上的鉴别。  方法:  1、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229例PTC的患者的273个恶性结节(结节最大径>lcm有111个,结节最大径≤1cm的患者162个)和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31个良性甲状腺结节,对其纵横比、形态、内部回声、钙化、结节性质、血供程度等情况进行量化,并结合评分系统探讨恶性和良性之间的差别。  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Envision二步法检测22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Galectin-3、CD56、CK19、HBME-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测序法检测22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状况。  3、将超声影像特点与病理形态学对照,探讨良恶性符合率及少见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的超声特点。探讨免疫组化指标和乳头状癌的诊断符合率。  结果:  1、229例PTC患者和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超声结果显示:结节形态不规则、有钙化、结节实性、低回声和纵横比>1在 PTC患者中明显多于结甲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中研究的78例经典型PTC和42例滤泡型PTC的超声结果显示:经典型PTC患者和滤泡型PTC患者中结节形态不规则、有钙化、结节实性、低回声和纵横比>1在两者中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TC实性结节在微小癌组和非微小癌组的百分比分别是91.4%和76.6%(微小癌组148/162,非微小癌组85/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回声在微小癌组和非微小癌组的百分比分别是93.8%和82.0%(微小癌组152/162,非微小癌组91/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横比>1在微小癌组和非微小癌组的百分比分别为43.8%和0.06%(微小癌组71/162,非微小癌组7/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不规则在微小癌组和非微小癌组的百分比分别是54.1%和67.3%,(微小癌组60/111,非微小癌组109/16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血流在微小癌组和非微小癌组的百分比分别是0%和64.0%(微小癌组0/162,非微小癌组71/11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性结节和低回声在微小癌中更具意义。钙化在甲状腺微小癌组和其他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性结节、低回声、纵横比在微小癌中百分比比在非微小癌中高,形态不规则、多血流在微小癌中的百分比比在非微小癌中的低。  乳头状癌实性结节在最大径不同的组别中的百分率分别是92.8%、89.7%和71.7%(最大径≤1cm组,116/125、1cm<最大径≤2cm组,52/58、最大径>2cm,33/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性结节随着PTC结节最大径的增加逐渐减少。乳头状癌实性结节在单灶组和多灶组的百分比分别是16.2%和4%(单灶组25/154,多灶组3/7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不规则在最大径不同的组别中阳性率分别是71.2%、70.7%和47.8%(最大径≤1cm组89/125、1cm<最大径≤2cm组41/58、最大径>2cm组2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不规则的百分比随着最大径的增大而减小。结节形态不规则在 PTC中与患者的其他临床病理学指标如性别、年龄、单灶与多灶、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节纵横比>1在PTC患者最大径不同的组别中百分比分别为46.4%、19.0%、10.9%(最大径≤1cm组58/125、1cm<最大径≤2cm组11/58、最大径>2cm组5/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横比>1在单灶组和多灶组中的百分比分为26.0%和45.3%(单灶组40/154,多灶组3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结节纵横比>1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中出现钙化与肿瘤结节最大径、性别、年龄、单多灶、淋巴结是否转移均无关,(P>0.05);PTC中结节低回声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指标如肿瘤结节最大径、性别、年龄、单多灶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低回声在淋巴结转移组(46/47,97.9%)和未转移组(160/182,87.9%)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甲状腺乳头状癌少见亚型的超声特点本组病例少见亚型共18例,病灶21个,大小3-64mm,实性16个,囊性5个,低回声16个,等、高回声5个,A/T>1的有6个病灶,A/T≤1的有15个病灶,形态规则的有12个,不规则的有9个,血流信号呈低血流的共17个,高血流的5个。经典型PTC患者中结节低回声的占94.90%,(93/98),等、高回声的占5.10%,(5/98);少见亚型 PTC结节低回声的占76.19%,(16/21),等、高回声的占23.81%,(5/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性结节、纵横比>1、形态不规则、多血流、钙化等指标在两者中无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超声TI-RADS分级本文甲状腺乳头状癌共273个结节,其中1、2、3、4a、4b、5,6类个数分别为0、7、72、95、45、53、1,分别占0%、2.6%、26.4%、34.8%、16.5%、19.4%、0.3%。对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31个结节进行TI-RADS分级,其中1、2、3、4a、4b、5、6类个数分别为0、15、13、1、0、2、0,分别占0%、48.5%、41.9%、3.2%、0%、6.4%、0%。恶性结节4a最高,可能与超声多普勒敏感性高,早期癌检出率高有关。而良性结节2级、3级最高。  4、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良性阳性预测值、良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2%、71.06%、27.17%、98.48%。结节实性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分别为90.8%和44%,结节的纵横比>1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均为100%。联合应用上述指标可以显著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5、甲状腺乳头状癌免疫组化特点在229例PTC病例中CK19强阳性的有202例,灶性阳性的有18例,阴性的有9例。在229例病例中Galectin-3,强阳性表达的有183例,灶性阳性表达的有17例,阴性的有29例。本研究中HBME-1在229例PTC患者中的强阳性的200例,灶阳性的有18例,阴性表达的有11例。本研究中CD56强阳性表达的有38例,CD56灶阳性的有24例,CD56阴性表达的有167例。在229例PTC患者中CK19、Galectin-3、HBME-1和CD56的阳性率分别为96.1%、87.3%、95.2%、27.1%。阴性率为3.9%、12.7%、4.8%、72.9%。CK19强阳性率是88.2%。在167例CD56为阴性的PTC患者中CK19、Galectin-3、HBME-1三项均为阳性所占百分比为88.6%,CK19、Galectin-3、和CK19、HBME-1和Galectin-3,HBME-1分别占89.2%、97.6%、、89.2%。CK19、Galectin-3、HBME-1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阳的分别为98.2%、98.2%、89.8%。  6 B-Raf基因突变在229例PTC患者中156例发生了突变,突变率为68.1%。B-Raf基因突变在 PTC中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指标如性别、淋巴结转移、单灶或多灶均无相关性(P>0.05);B-Raf基因突变在最大径不同的组别中的百分率分别是78.4%、48.3%和65.2%(最大径≤1cm组,98/125、1cm<最大径≤2cm组,28/58、最大径>2cm,30/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f基因突变与年龄(≤45岁组,53/101,52.5%,年龄>45岁组,103/128,80.5%)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各种亚型中由于柱状细胞亚型、高细胞亚型、透明细胞型、巨滤泡型等亚型例数过少,本文就剩下的经典型、滤泡亚型、微小癌和嗜酸细胞亚型进行B-Raf阳性率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5/4),其中突变率最高的亚型为经典型,B-Raf基因突变率为80%,其次为微小癌亚型,突变率为70.9%,再次为滤泡亚型,突变率为51.2%,突变率最低的亚型为嗜酸细胞型44.4%。  结论:  1、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重要方法,可以显著的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检出率,结节的纵横比>1特异性最高。  2、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重要的意义。彩色多普勒TI-RADS分级是一种比较可靠的评估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方法,对于良性结节的评估更准确。  3、免疫组化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比较可靠的检测指标,多指标联合检测更准确,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  4、Braf基因突变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也可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
其他文献
城市发展机制正在从增量更新向存量更新转型,城市空间的更新话题日益受到政府和人民的关注,围绕着城市中心区的老旧小区建筑环境的更新与升级改造项目率先成为了城市更新的主
摘 要: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日常出行安全度降低等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城市居民对于功能单一、非人性化的慢行条件越来越感到乏味和不满足。其不仅表现在功能老化、缺失等安全性问题上,还体现在市民心理生理以及审美上对慢行条件的追求。一个理想的慢行系统必须要结合功能设计、人性化设计、无障碍设计还有绿色生态设计进行。  关键词:城市道路;慢行系统;人性化设计;无障碍设计  慢行系统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任何年龄均易感,将近4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由此引起。但由于感染后症状不典型,体外培养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早期血清学补体结合实验的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获得性认知功能障碍,以学习、记忆功能缺损为主要症状,可伴有语言、运动、视空间及人格障碍等。学习和记忆是大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