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才轻德思想与汉魏文学的变迁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_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汉魏文学变迁的成因与表现,许多人进行过研究。本文从汉魏时期士人对“德”、“才”态度的变化角度来论述汉魏文学变迁的成因与表现,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士人如何随着儒学地位的升降从重德轻才转变为重才轻德,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汉魏文学变迁的轨迹:从因袭模拟之风盛行变为个性突出,从不重视抒情变为自由地抒写真情,从以严肃典正为主要基调变为幽默文学盛行。
其他文献
思乡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诗经》时代就已经有了思乡诗的产生,至唐代,思乡诗的发展进入了它的成熟与繁荣期,晚唐思乡诗是唐代思乡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
90年代初浮出文坛的晚生代,虽然是一个内涵不明确的群体概念,但是他们却有强烈的代的意义。在创作上可以概括为“个人化写作”、“对宏大意识形态的逃离”,在精神气质上共同特点
西宁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使用西宁方言的主要是当地的汉族和回族。由于民族来源、历史变迁、宗教信仰、聚居习俗等诸多原因,西宁回民话与当地汉民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
在名家林立,流派纷呈的中晚唐诗坛上,张祜是一位性格和经历都很独特的处士诗人。他性情狷介,命途蹭蹬,然不平则鸣,穷而后工。其诗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张祜诗歌数量可观,题材丰富,风格
上世纪60年代,美国作家卡波特的小说《冷血》使“非虚构”文学创作盛行一时,后来其影响力逐渐扩散到全世界。而在中国,“非虚构”文学是在2010年由于《人民文学》的大力倡导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