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r是环境五大毒害元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含铬废水废渣等以各种方式进入到农田土壤环境中,致使土壤、水体等受到严重污染。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到国民健康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土壤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农产品产量品质,故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毒性变化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环境、农业、生物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土壤酶在土壤营养物质转化、能量代谢、污染土壤监测与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指示自然或人为污染很好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本文借助室内模拟与盆栽试验,对我国的几种主要土壤类型的土壤脲酶、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脱氢酶、过氧化氢酶与Cr3+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研究敏感酶在铬老化过程中的变化, Cr3+胁迫对玉米农艺性状以及土壤酶和微生物特征关系的影响。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土壤pH随Cr3+加入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粘粒和有机质含量对二者关系有重要影响,即黏粒含量和有机质高的土样降幅较小,反之则幅度较大。(2)Cr3+显著或极显著地抑制了土壤脲酶、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模型U=A+B×C和U=A/(1+B×C)可较好地表征铬浓度(C)与土壤酶活性(U)间的关系,拟合均达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揭示上述5种酶活性以及总体酶活性可表征土壤Cr3+污染程度;同时表明机理为完全抑制作用(包括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供试土样中Cr3+轻度污染时的生态剂量(ED10)为25mg/kg;酸性土壤中脲酶、芳基硫酸酯酶和过氧化氢酶对Cr3+的毒害反应更敏感,碱性土壤中磷酸酶和脱氢酶的反应更敏感。(3)Cr3+老化过程中,土壤有效态铬含量随老化时间迅速降低,对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相同污染条件下土壤粘粒含量、有机质含量越高其有效态铬含量越低。Cr3+进入供试土样后,其土壤化学行为随土壤pH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老化第1天,碱性土样土壤有效态铬量占添加量的比率低于酸性及中性土样,说明碱性土壤对Cr3+具有较强的缓冲性能。(4)碱性土壤脱氢酶活性随Cr3+老化时间延长而呈波动式下降,老化60天后开始有所回升,中性及酸性土壤脱氢酶活性随老化时间呈先快速、后缓慢降低,最后趋于稳定。Cr3+对酸性土壤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抑制率高于碱性及中性土壤。不同pH范围土壤芳基硫酸酯酶活性随老化时间均呈下降趋势,个别酸性土样在老化90天时酶活性完全被抑制。(5)Cr3+胁迫降低了玉米的籽粒产量、穗重、千粒重、秸秆鲜重,其中碱性土壤受到的抑制作用更强。玉米各农艺性状指标间达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直接作用大小排序为:穗重>千粒重>秸秆鲜重。(6)盆栽玉米收获后,供试土壤脱氢酶、芳基硫酸酯酶、微生物量碳与土壤理化性质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揭示出土壤微生物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土壤肥力的监测指标之一。低浓度的Cr3+激活土壤酶活性,高浓度时抑制。Cr3+污染抑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而增加了部分土样的土壤基础呼吸和呼吸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