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文学以来,伴随着“寻根文学”的发声和作家文化意识的自觉,以民族文化的视野对文学创作进行审美投射的趋势日趋明显,这无疑丰富了文学写作的内涵,也使文学研究的边界不断得以扩充,继而呈现出由生活性审美向文化性审美过渡的研究走势。铁凝的作品正是以其浓厚的传统文化情结和丰富的现代精神内涵,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文坛异军突起,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代文化写作的代表性文本。本文主要采用文化批评的观点,力图通过对铁凝作品的细读,梳理出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与铁凝创作之间的深刻联系。本文共分三大部分。引言部分,论文从家庭出身与经历、地域流转与文化、西方文化的影响、专业作家的浸润四个方面对铁凝成长的文化氛围进行概述。接着,对传统与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最后,对中国古典文化之儒道两家的发展与支脉,纠缠与融合进行了厘清。第一部分,论文从儒家文化的角度,对铁凝的作品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儒家文化的流变及儒家文化的基本特征,然后从三个方面将铁凝作品中的多层次内涵与儒家文化的哲理进行联系与解读。第二部分,论文从道家文化的角度,对铁凝的作品进行分析,其中在爬梳道家文化发展流变时,着重对其嬗变与余脉进行区别和对比,继而从三个角度切入,阐述了铁凝作品的多层内涵。第三部分,论文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概述了铁凝作品对传统文化现代性阐释的价值与意义,并以铁凝对传统文化援引的契机与原因,创作遗憾与现实功用的四个角度,肯定了铁凝为匡正当下人性病象与现实精神危机等一系列问题所做的努力。铁凝对儒家、道家文化的沉浸,不仅源于传统文化氛围对她的浸润,更是由于作家的使命意识和理想情怀。她对当下的社会困境、民众的精神出路投以深情的关注和深入的探索,尽管在创作中也有部分缺陷与不足,但并不妨碍她成为一位积极进行民族文化传承与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