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部门,在获取利润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随着金融不断创新和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也日益复杂。应对商业银行新的风险管理状况,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将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一起定义为银行三大风险,至此,操作风险管理成为全球银行业关注的关键问题。与国际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相比,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仍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管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管理监督体系也不够完善。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参考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研究思路,大多数从定量的角度研究操作风险,但在实际管理中,由于操作风险的诱因复杂,分布广泛,将量化研究应用到具体的管理、监督、测量和控制的过程中具有挑战性。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发生又具有广泛性和创新性,是一个值得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在巴塞尔协会制定的方针的统领之下,要充分考虑机构自身的特点,不断根据变化的操作风险形式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从而更好的识别操作风险、防范操作风险和应对操作风险。本文的研究意义,是通过对M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操作风险产生原因及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操作风险管理现状的建议,并为其他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文章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操作风险的研究现状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做了基本的阐述,用实例说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案件的严重后果。说明学术界对操作风险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我国更是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其次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理论进行介绍,阐述操作风险的定义、分类和特征,说明操作风险管理的目标和一般框架,并阐述了内部控制理论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关系。然后结合实习经历,采用调查法收集资料和数据,以M银行为例分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分析出M银行明确了风险管理目标,已经基本健全了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但是M银行的治理结构仍然存在缺陷,比如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可以全面的预测,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然后通过搜集M银行近5年来主要的操作风险损失案件,并对这些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得出M银行操作风险现状,并对操作风险呈现出的特征做出分析。进一步采用个案调查法从人员,内部控制,外部因素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并结合M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状况综合分析,最终指明操作风险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内部人员缺乏必要的岗位素质和过硬的合规理念,制度执行力不够,系统控制存在一定缺陷,对重要岗位人员作案缺乏有效的防控手段,外部造假水平不断提高,防范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等。最后提出了三个方面问题的治理必须齐头并进,并对这三个方面给予了详细的对策。一是建立风险管理合规文化,解决人员素质问题;二是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关键岗位和流程的控制;三是建立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加强事后监督检查。这三条对策可以有效应对目前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切实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两点:第一,结合本人在M银行的实习经历,从案例分析的视角出发,对搜集到的M银行480起操作风险损失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再列举M银行的具体案例作定性分析,定量与定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M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对该银行解决现实的操作风险问题具有针对性的意义;第二,目前与M银行类似的商业银行更多的将防范操作风险集中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本身,而疏于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和合规文化建设方面的提高。本文主要从会计的角度提出了加强此方面的对策建议,对M银行切实提高操作风险防范能力提供新的思路,也为其他同类商业银行防范操作风险提供参考。本文还有一些不足,比如统计数据还不够充足,缺乏详实的定量分析。一方面是客观因素比如银行风险数据库数据难以获取,另一方面是本人研究水平和研究时间有限,这些不足还有待于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