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铁基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yw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纳米结构的钠铁基聚阴离子型化合物,因其制备简单,成本低廉,以及较高的工作电压,将其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将十分有利于实现低成本,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目标。此外,由于这类材料的晶体结构特殊,具有能够提供钠离子快速嵌/脱的三维传输通道,更有利于提高电极的动力学,以及电池的高倍率性能和长循环寿命。然而,由于该类材料的电导率差,导致其库伦效率较低,从而影响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亚铁离子的不稳定,使得钠铁基聚阴离子材料在存储过程中易氧化变质,从而降低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基于以上难题,本文对三种具有一定优势的钠铁基聚阴离子材料展开了相关研究,主要是对其进行了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以及系统地物相和性能表征,主要成果如下。以具有较高能量密度的焦磷酸亚铁钠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基于形貌改善,制备了新型多孔Na3.16Fe2.42(P2O7)2碳纳米纤维复合的正极材料(NFP@C),并对其储钠性能进行了研究。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揭示了加入的碳与体相材料之间具有化学键连接。多孔NFP@C比空白NFP具有更好的循环和倍率性能。特别地,多孔NFP@C在0.1 C倍率下具有104.3 mAh g-1的高放电比容量,20 C大倍率下仍维持69.5 mAh g-1的容量,5C倍率充放电1000圈后容量保持为初始值的85.3%(74.6 mAhg-1)。结果表明,倍率性能的改善与多孔结构保证了钠离子的快速扩散和碳纳米纤维提高了本体材料的电导率有关。此外,碳包覆层也有效抑制了电极表面和电解液之间可能发生的副反应,从而增强了电极材料的长循环性能。以具有较高工作电压的硫酸亚铁钠化合物为主线,创新性的制备出不同以往钠铁比的Na6Fe5(SO4)8(NFS)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通过添加不同质量百分数的碳纳米管(CNTs)制备了具有多通道的复合材料NFS@C,重点研究了 CNTs的原位引入对NFS电化学特性的影响。充放电测试结果证实了含有5 wt.%碳纳米管制备的复合材料(NFS@5%C)电化学性能最佳。该材料具有3.7 V(vs.Na+/Na)的高工作电压,0.1 C倍率下具有110.2 mAh g-1的首圈放电容量,100圈充放电后的容量保持为初始值的92%;在大倍率2 C下经过1000次充放电后仍具有87.1 mAh g-1的放电比容量,展现了优异的长循环寿命。NFS@5%C电极性能的提高和改善,得益于CNTs为体相材料提供了三维网络通道,一方面提高了体相材料颗粒内部的电荷转移以及离子传导,另一方面有效抑制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和收缩,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利用阴离子掺杂手段,制备了新型Na3Fe2(SO4)3F(NFSF)电极材料,并采用碳纳米纤维对其进行改性研究。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出钠离子在材料晶体结构中的扩散路径是沿着a轴和c轴所形成的平面,其最低扩散能垒为0.5 eV。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NFSF@C具有3.8 V(vs.Na+/Na)的高工作电压,其0.1 C倍率下具有102.1 mAh g-1的可逆容量,并且在大倍率2 C下经过1100次充放电后还保留70.6 mAh g-1的放电容量。研究认为,氟离子的引入促进了材料的电荷差,提高了材料的工作电压。此外,添加的碳纳米纤维将NFSF纳米颗粒串联起来,起到电荷传递的桥梁作用,有效增强了材料的电导率和钠离子扩散速率,从而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和长循环寿命。详细研究了以上三种正极材料的全电池性能,通过选取硬碳材料(HC)作为电池负极,制备NFP@C//HC,NFS@C//HC和NFSF@C//HC钠离子全电池,探索了全电池的充放电机理,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最后尝试了全电池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制备的NFP@C//HC钠离子全电池表现的工作电压为2.5 V(vs.Na+/Na),0.5 C倍率下经过150次充放电后仍维持稳定的放电容量,展现较好的长循环寿命。制备的NFS@C//HC钠离子全电池具有高达3.6 V(vs.Na+/Na)的工作电压,0.1 C倍率下具有94.5 mAhg-1的比容量,表现了大约350 Whkg-1的高能量密度,大倍率2 C下经过1000次连续充放电仍保留61.8 mAh g-1的容量。制备的NFSF@C//HC钠离子全电池循环1200圈后容量保持率仍高达80%。
其他文献
荧光能量转移作为一种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荧光现象,已经在诸多领域实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探究基于能量转移制备流式细胞技术的核心材料荧光微球以及构建荧光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各种智能电子设备日益普及,全球数据总量呈现指数级增长,对超大容量的存储设备提出了巨大需求,而以硅为基的传统二进制存储技术在尺寸、性能等方面
第一部分 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靶向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中的运用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病理资料、手术
背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全球范围内首位的能够引起不可逆性盲的眼底病,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并且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A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中医药国际化事业蓬勃发展创造良好机遇。《中医内科学》是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组织编译,主要供来华从事中医专业学习的留学生使用的汉英双语教材。原文系中医内科临床常见证型的介绍,语言简洁凝练,衔接紧凑,丰厚详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特征和文化内涵。原文语言的独特性也是中医英译实践过程中的难点之一。笔者主要承担《中医内科学》第三章脾胃病证的翻译任务,并基于此翻译实践过程撰写英译实践报
作为一类独特的刺激响应聚合物,形状记忆聚合物在外部刺激条件下,可以自发地从临时形状回复至永久形状,同时具有质量轻、易加工成型、形变量大、转变温度易调节等优势,在航天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围产期各种因素引起脑组织部分或完全性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
当前神经类型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神经类型的分类测量及实际应用,而神经类型与认知加工关系的基础研究较少,且不同神经类型认知加工差异的神经机制研究尚为空白。因此,不同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的不断增加和能源供应问题的日益加剧,对于追求可再生能源和能量的二次应用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紧急任务。未来科技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制
肝脏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和T淋巴细胞等,其中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是导致肝损伤的主要原因。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