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弓根定位骶髂螺钉导向器的应用研究及转化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ysyysy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S1椎体及骶髂通道放射解剖学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经椎弓根定位引导骶髂螺钉植入的安全性;应用导向器模拟手术在尸体标本上置钉和应用于临床实际病例,为该发明专利应用于临床及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1、对正常成人50例(男女各25例)骨盆CT片进行测量,测量指标:(1)S1椎体横径;(2)S1椎体矢径;(3)S1椎体前缘高度;(4)S1椎体后缘高度;(5)S1侧块中轴线与后正中线的夹角;(6)进针点与S1椎体中心距离;(7)进针点与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8)进针点与骶髂通道最窄处中心点距离;(9)冠状面骶髂通道最窄处高度;(10)水平面骶髂通道最窄处宽度。2、应用骶髂螺钉导向器在尸体标本上(5具成人新鲜尸体标本,10例骶髂关节)模拟手术进行置钉。3、使用导向器在临床手术中辅助置钉两例。结果:1、(1)S1椎体横径:男性57.4±4.7mm,女性52.9±5.4mm;(2)S1椎体矢径:男性35.1±2.4mm,女性33.3±3.7mm;(3)S1椎体前缘高度:男性35.3±2.2mm,女性31.8±2.3mm;(4)S1椎体后缘高度:男性25.4±1.6mm,女性23.4±2.0mm;(5)S1侧块中轴线与后正中线的夹角:男性:73.1±6.3°,女性68.4±7.5°;(6)进针点与S1椎体中心距离:男性75.5±6.2mm,女性70.2±6.9mm;(7)进针点与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男性:93.1±4.6mm,女性90.1±4.3mm;(8)进针点与骶髂通道最窄处中心点距离:男性52.3±1.4mm,女性51.8±1.3mm;(9)冠状面骶髂通道最窄处高度:男性21.7±3.0mm,女性20.6±3.6mm;(10)水平面骶髂通道最窄处宽度:男性24.3±2.7mm,女性23.3±3.6mm。性别比较(1)(2)(3)(4)(5)(6)(7)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8)(9)(10)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比较(5)(6)(7)(8)(9)(10)无统计学意义(P>0.05)。2、应用导向器在5具成人新鲜尸体标本上对10例骶髂关节成功植入10枚螺钉,所有螺钉位置良好,无置钉失败或螺钉位置不当。3、经术中、术后透视证实两例手术螺钉均准确植入骶髂安全通道,位置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椎弓根定位骶髂螺钉导向器引导螺钉植入准确安全、简单方便、透视少、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经过短期培训即可掌握骶髂螺钉内固定技术,大大缩短了骨科医师的学习曲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该导向器初步应用于临床,尚未发现明显缺陷,目前应用经验不足,有待于在后期使用中进一步积累、改进。
其他文献
在中国戏曲史上,昭君出塞是一个丰富的母题,历代曲家对此咏叹不绝,其中元杂剧《汉宫秋》与明传奇《和戎记》是后世昭君戏中最为著名,且流传最广的,二剧虽同是以"昭君出塞"为
分析了荆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现状,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加快荆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正>鉴定工作,本应是"铁面无私"的,可从种种角度"侦破",按极公正的情理"宣判"。然而,它究竟不同于自然科学,常受到许多社会阻力,使结论不正确、不公平,或得出一些"屈心"的结
班主任是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骨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导航灯。班主任良好的性格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坚强的意志,沉着冷静的性格,开阔的
我国中小企业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中小企业一直都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平台下中小企业
劳动与技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针对性改进教学方法。基于此,文章就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创新精神培养进行研究,首先从课程价值和指导思想两
伊宁盆地中石炭-二叠系地层出露齐全,通过野外实地地质观察、测量,进行系统采样和室内数据资料整理,描述各个层组的岩性情况和生物化石等,为伊宁地区石炭-二叠系地层划分对比
松德SAY820C8凹印机,在使用中发现印刷版辊传动轴与轴套因设计缺陷而产生磨损,会影响设备印刷套准精度。对印刷版辊传动轴与轴套进行局部技术改造后,解决了磨损问题。
PDCS理论是把管理对象看作一个系统,并把管理活动当成系统的一部分,根据系统发育发展过程中的PDCS循环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PDCS与PDCA相比,更加强调系统管理过程
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经济制度的主要形式,它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集体经济在其组织形式的变迁过程中取得了可喜成就,但也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