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S1椎体及骶髂通道放射解剖学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经椎弓根定位引导骶髂螺钉植入的安全性;应用导向器模拟手术在尸体标本上置钉和应用于临床实际病例,为该发明专利应用于临床及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1、对正常成人50例(男女各25例)骨盆CT片进行测量,测量指标:(1)S1椎体横径;(2)S1椎体矢径;(3)S1椎体前缘高度;(4)S1椎体后缘高度;(5)S1侧块中轴线与后正中线的夹角;(6)进针点与S1椎体中心距离;(7)进针点与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8)进针点与骶髂通道最窄处中心点距离;(9)冠状面骶髂通道最窄处高度;(10)水平面骶髂通道最窄处宽度。2、应用骶髂螺钉导向器在尸体标本上(5具成人新鲜尸体标本,10例骶髂关节)模拟手术进行置钉。3、使用导向器在临床手术中辅助置钉两例。结果:1、(1)S1椎体横径:男性57.4±4.7mm,女性52.9±5.4mm;(2)S1椎体矢径:男性35.1±2.4mm,女性33.3±3.7mm;(3)S1椎体前缘高度:男性35.3±2.2mm,女性31.8±2.3mm;(4)S1椎体后缘高度:男性25.4±1.6mm,女性23.4±2.0mm;(5)S1侧块中轴线与后正中线的夹角:男性:73.1±6.3°,女性68.4±7.5°;(6)进针点与S1椎体中心距离:男性75.5±6.2mm,女性70.2±6.9mm;(7)进针点与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男性:93.1±4.6mm,女性90.1±4.3mm;(8)进针点与骶髂通道最窄处中心点距离:男性52.3±1.4mm,女性51.8±1.3mm;(9)冠状面骶髂通道最窄处高度:男性21.7±3.0mm,女性20.6±3.6mm;(10)水平面骶髂通道最窄处宽度:男性24.3±2.7mm,女性23.3±3.6mm。性别比较(1)(2)(3)(4)(5)(6)(7)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8)(9)(10)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比较(5)(6)(7)(8)(9)(10)无统计学意义(P>0.05)。2、应用导向器在5具成人新鲜尸体标本上对10例骶髂关节成功植入10枚螺钉,所有螺钉位置良好,无置钉失败或螺钉位置不当。3、经术中、术后透视证实两例手术螺钉均准确植入骶髂安全通道,位置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椎弓根定位骶髂螺钉导向器引导螺钉植入准确安全、简单方便、透视少、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经过短期培训即可掌握骶髂螺钉内固定技术,大大缩短了骨科医师的学习曲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该导向器初步应用于临床,尚未发现明显缺陷,目前应用经验不足,有待于在后期使用中进一步积累、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