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广告语言对青少年社会认知的影响性研究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不断交流与融合的社会,大众对于信息的需求使得作为传播媒介的大众传媒渠道日益丰富,也因此带动了广告行业的发展。广告作为一种经济和文化信息传播的载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的飞速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不论是广告的形式还是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着现实社会中的真实存在,以及受众取向。广告依附于各种形式的传播载体,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作为受众日常生活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广告创造出的拟态环境也在悄无声息地引导着社会大众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虽然广告传播的媒介形式多种多样,但广告对于信息的传播方式始终建立在语言传播的基础上。电视广告是广告以电视为媒介进行传递的方式。由于电视艺术将声音和画面结合在一起,使信息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相较于报纸、杂志、广播等媒介的广告传播的感官刺激更加强烈,视听结合使得广告信息传播的观赏性更强,相较于其他媒介的传播,电视广告在传播上更具权威性,观看电视的受众不受到年龄、文化层次和过多操作技能上的限制,电视媒介在传播上的优势较之其他媒介更为突出,为广告信息的传递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提供着良好的传播平台。青少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青少年群体的社会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然而,我国的青少年群体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对于社会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来自于个体的社会经验,而是受到大众传媒的引导,加上个体自身生理发展的约束,青少年群体的理性思维还不够成熟,对于大众传媒中的信息不具备成熟的分辨能力,并不一定能正确接收到媒介传播的信息。基于此,我们期望了解电视广告对青少年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活动是否存在着导向性的作用,对于青少年对自我、他人和社会关系的认知究竟起到何种程度的影响,是否能够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并对青少年的社会行为产生间接的影响。由于电视广告语言在传播上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青少年群体也并不完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范围内,由此我们将研究的对象集中在合肥地区的在校青少年群体,希望能得出较有代表性的结论,以此作为参考,对现有的电视广告语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探讨作为媒介信息的传播载体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本文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个体社会认知的三个层面,分析电视广告语言在个体进行这三个层面的社会认知活动时产生的影响。最终为电视广告语言的传播现状进行思考。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引言,主要对广告语言研究现状和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明确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当前电视广告语言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现状。第二章至第四章,呈现调查结果,基于个体认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并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将年龄为标准将青少年分为两个阶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电视广告语言在青少年自我认知、社会关系认知和社会角色认知三个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个别问题的深入分析和两个年龄阶段的对比分析。最后,在结语部分对本文进行了总结,从媒介责任的角度出发,对当前电视广告语言中存在的不利于青少年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活动的不和谐因素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电击伤是指人体与电源直接接触后电流进入人体,造成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临床上除表现在电击部位的局部损伤,尚可引起全身性损伤,主要是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严重的可导
简要介绍热塑性塑料/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及其影响因素,着重介绍国内外改善热塑性塑料/植物纤维界面相容性的各种物理、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植物纤维的表面处理、热塑性塑
目的探讨和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展开研究,根据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