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菊花心江蓠为暖水性藻类,在亚热带、温带的潮间带或者低潮线附近的海域均有分布。国内的养殖均引种于台湾,目前在海南、广东及福建南部等地区已开展推广养殖。藻体可作为鲍鱼的饵料和制备琼胶的原料,还可以吸收海水中大量的N和P等营养盐,对海水的净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近岸海洋生态系统中可作为生物过滤器。本文研究了菊花心江蓠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状况和高低温抗逆生理指标的变化、藻体脂肪酸组成及不饱和脂肪酸、藻体干粉末及水培液对赤潮藻生长的影响。1.菊花心江蓠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状况和高低温抗逆生理指标的变化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菊花心江蓠在24℃的特定生长率达到最高。在36℃高温胁迫下,菊花心江蓠仍能保持0.92%的日生长率,而当胁迫温度为15℃、12℃时,生长率呈现负值。低温胁迫对菊花心江蓠生长的影响要明显大于高温胁迫。经测定,在12℃-36℃温度范围内,菊花心江蓠藻体可溶性糖、脯氨酸、MDA及SOD种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经过9d的实验,可溶性糖都相应的增加,与胁迫温度变化呈正相关,且低温胁迫12℃的可溶性糖含量比高温胁迫36℃高;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低温胁迫12℃比高温胁迫36℃的脯氨酸含量高;MDA变化趋势整体呈倒“V”型先升后降,SOD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两者在12℃低温胁迫的含量和活性都大于36℃高温胁迫;从特定生长率以及各项抗逆指标来看,菊花心江蓠对低温逆境的响应要远大于高温逆境条件。2.菊花心江蓠藻体不饱和脂肪酸对赤潮藻的抑制效应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菊花心江蓠体内含有13种油脂成分,其中饱和脂肪酸11种,不饱和脂肪酸含有2种,分别为9z-十八碳烯酸、5z,8z,11z,14z-二十碳四烯酸。抑藻实验表明,9z-十八碳烯酸在高于80mg/L浓度时,对东海原甲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不断增强。但对中肋骨条藻只有当浓度达到320mg/L时,才有微弱的抑制作用,而低于此浓度,则显示出促生长作用;5z,8z,11z,14z-二十碳四烯酸对2种赤潮藻的抑制作用均达到100%,其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不断加强。3.菊花心江蓠干粉末和水培液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将菊花心江蓠干粉末添加到赤潮藻的培养水体中,当干粉的浓度达到1.6g/L时,能有效抑制中肋骨条藻的生长,浓度达到3.2g/L时,第1d的抑制率达到100%,其半效应浓度在0.8g/L-1.6g/L之间。菊花心江蓠水培养液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在实验的前8d无抑制作用,直到第10d各组开始产生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