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背景下失地农民的职业转移——长沙市两个村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ra_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对两个经济发展类型有较大差异的失地农民村(G村和T村)农民的职业转移现状、职业转移途径等的调查,对比研究城市化背景下我国中部地区不同村失地农民职业转移差异,并依据这种差异,分析不同经济类型失地农民村的职业转移的特点以及职业转移与其影响因素的互动关系。 本研究基于湖南省长沙市两个失地农民村的实证调查发现:(1)失去土地以后,大部分失地农民在政府、社会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下实现了初次职业转移,但是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他们大多在技术要求低、进入门坎低的非正规部门就业;(2)地理位置对失地农民职业转移产生了重要影响。越是靠近城市中心的村,土地流转速度越快,土地升值的空间越大,对资本、技术、劳动、流动人口的吸纳能力也越强,从而整体开发和发展状况越好,失地农民职业转移更加顺利,得到的实惠也越多。(3)职业转移过程中,没有集体经济作为支撑的、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村,家庭因素的作用大于个人因素的影响,即“后致性因素对失地农民职业转移的影响逐步扩大,职业转移渠道越来越多元化,能力主义原则在非农职业转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这一具体假设被证伪。这一分析结果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地理位置影响了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影响到失地农民的职业转移。 从目前职业转移的状况来看,失地农民要想在城市化过程中成功实现职业转移,首先,必须为失地农民获得第一个新的职业岗位提供可供选择的社会空间;其次,失地农民的职业转移走上可持续发展与良性循环的道路。只有这样,才不会使进入城市社会分工体系的失地农民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才符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其他文献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或学习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经济困难等造成人们心理或精神方面的困扰。如果没有正确的排解方式,心理困扰可能逐渐发展为精神疾病,甚至精
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态势非常严峻。艾滋病传播的女性化趋势日益明显。本文首先讨论了男女两性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认为妇女在生物学上比男性更有易感性。接下来分析了传统性别
在中国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有大量的城市女工长期失业,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女性的性别身份与就业制度、家庭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有关,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学位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背景,本文以苏州市工业园区集中居住区L社区为个案,研究了集中居住社区失地农民在文化适应上的主要特点,发现集中居住社区失地农民在文化适应方面表现为社
无论是移民研究还是职业地位获得研究都是社会学领域中被广泛关注的问题。在移民研究中,学者们详细研究了工程移民、农民工移民以及海外移民,对于技术型、投资型城市新移民群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国的生育政策将放开,夫妻中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也就是所谓的“单独”家庭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这次中国人口和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标志着中国将逐步放
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日益升温,众多学者以不同地域和各类群体为对象,透过多种视角对性别偏好问题寻根究底,挖掘出经济、文化、制度等多种影响因素。但是就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