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O2驱技术作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技术手段,现在正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在低渗透油藏和水驱开发效果不好的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由于油藏的非均质性、较高的含水率和导致气窜的贼层的存在,会导致CO2驱的失败,所以有必要对采用CO2驱的油藏进行精细描述,建立三维地质模型以指导CO2驱的实施。本文以大情字井油田注CO2开发的黑59区块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一套CO2驱油藏描述的方法。以沉积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为手段,以层次分析技术进行单砂体精细解剖,以沉积能量单元结合物性分析确定气窜优势通道,建立砂体叠置模式、沉积模式以及气窜高渗透层的分布规律,以人机交互式地质建模技术建立适应CO2驱的地质模型。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通过对影响CO2驱的各种因素的分析,确定了适用于CO2驱油藏筛选标准;提出适用于CO2驱油藏精细描述应以相对高渗透层的识别与分布规律研究、储层砂体的叠置模式以及内部隔夹层的分布规律研究为主要内容。2、通过区域沉积背景、测井、岩芯分析建立了目的层段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标志层、岩性和厚度比例等,对研究区目的层进行地层划分。3、确定了研究区的沉积微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微相;并应用密井网资料及沉积学知识进行单砂体精细解剖,建立各主力层砂体叠置模式,明确了砂体连续性、几何形态、边界位置等三维空间展布规律。4、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单一水下分流河道、垂向叠置型水下分流河道、主体河口坝和边缘河口坝四种单元,并建立了目的层主力层段的沉积模式。5、通过能量单元划分及储层物性分析资料建立储层气窜优势通道评价标准,在单砂体内部对进行气窜优势通道划分。气窜优势通道平面上主要受沉积微相和单砂体分布范围控制,纵向上分布受高能单元控制。6、在相控随机建模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基础上,以地质研究成果对模型进行人为约束,对模型进行调整,建立了适用于CO2驱油藏的三维地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