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li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阐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研究针灸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通过观察其具体的临床疗效,总结并完善出一套安全、高效、可操作性强的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规范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方便临床上推广应用。   方法: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1】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的诊断标准,以符合诊断标准的20~45岁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为研究对象,症状缓解后采用完全随机单盲法对病人进行观察。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根据纳入标准随机将病人分为二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以温通经脉、活血化瘀,解痉镇痛为理论依据,采取针刺为主的综合疗法,如下:(1)选穴①L5-S4 华佗夹脊穴上;②腰突穴;③CT扫描:腰椎间盘突出的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寸及上、下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寸;④遵循临床症状、脊神经根定位症状,选取相应的夹脊穴(即症状所支配的脊神经所在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寸),深刺所取夹脊穴进行治疗;⑤按日时干支开穴;⑥以腰夹脊穴为主,并配合患侧环跳、阳陵泉、委中、足三里、昆仑等穴;⑦取穴命门、腰阳关、委中。(2)治疗时间为每次30分钟,患者治疗后休息10分钟,1次∕天,7 天一个疗程,治疗 3 个疗程。(3)方法:①用电刺激配合针灸,电针参数多选用疏密波或连续波,低频率的输出强度应以患者耐受为度;②艾绒配合针灸疗法,以患者自觉有温热感沿针体传入穴位深层为度。   对照组:采用电动牵引治疗方法。患者仰卧在牵引床上,上缘固定肋弓下侧,上缘固定于髂骨上棘处,施以水平牵引,牵引力为 0.4-0.8Mpa 为宜,牵引时间为每次30分钟,患者牵引后休息10分钟,1次∕天,7天一个疗程,牵引3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功能改善情况。评价其优越性。   结果:从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碍、直腿抬高试验等症状改善明显,对照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不如治疗组明显。说明治疗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组 42 例总有效率 92.86%,对照组 38 例总有效率 78.95%,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JOA 评分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cGiII总分对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PPI 评分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VAS 评分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侧位Cobb氏角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Cobb氏角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依从性对比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侧位椎间隙高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腰椎侧位椎间隙高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研究把腰椎间盘突出症从腰椎疾病中分离出来进行单独探讨和研究,采用针刺综合疗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临床治疗中对疼痛、微循环具有较好的缓解和改善作用,有利于其中病变组织的修复。这种联合针灸学的治疗方法,具有简单、方便、实用、经济、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有关远期疗效还在进一步观察中。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比较舒乐安定与灵龟八法结合呼吸补泻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进一步优化方案,提高临床疗效,并为治疗原发性失眠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方法:  1.招募并选
  目的:观察肾炎消丸治疗脾肾气虚兼湿浊瘀阻型的慢性肾炎尿蛋白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且通过客观的临床观察来评价该药治疗慢性肾炎患者尿蛋白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
目的:观察止嗽散合玉屏风散治疗感染后咳嗽风邪恋肺证的临床疗效,通过日间、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及咳嗽程度等相关观察指标,进一步验证中药复方治疗感染后咳嗽的可行性及优势;同时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