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杂环卡宾钯催化2,5-二氯吡啶的位置选择性Suzuki-Miyaura反应研究

来源 :广东药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25z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芳基取代的(杂)芳环是构成许多药物、生物活性分子以及农用化学品、聚合物和电子材料等的母核结构。其中多芳基的吡啶环是多种药物以及天然产物的基本骨架,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钯催化的选择性交叉偶联反应是构建这类化合物的最有效方法,但是吡啶环上的碳卤键(C-X)活性相近,导致传统的钯催化体系存在反应条件苛刻、选择性差、副反应多等缺陷。如何提高C-X键选择性已成为最近十几年来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领域中最大的挑战。研究表明选择性反应中催化剂结构,尤其是配体结构是决定反应的核心要素。针对目前所使用的配体通常为有机膦配体,而大部分膦配体在空气中不稳定且对环境污染严重,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因此开发出对空气稳定,反应体系对环境污染小且催化效率高的非膦配体用于(杂)芳环位点选择性反应,已成为有机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上述挑战,本学位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N-杂环卡宾钯配合物进行了钯催化的选择性偶联反应,获得了优异的选择性。1、合成了三个N-杂环卡宾钯配合物,对其进行了1H NMR、13C NMR表征,并与其他同结构的氮卡宾钯配合物进行对比,探究了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对催化选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芳胺邻位具有二苯甲基的刚性大位阻氮杂环卡宾配体可以保护金属钯中心,并阻碍吡啶环在与钯配位后的旋转,但氮杂环卡宾配体位阻过大或过小又会影响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结果显示合成简单且原料易得并具有大位阻的K1为最优催化剂,可以在较高的产率获得高选择性的2,5-二氯吡啶单取代偶联产物,改变碱和溶剂,即可继续取代吡啶环上另一个氯原子。条件筛选确定最优反应条件,然后对底物进行拓展研究,合成了一系列单取代和不对称取代的偶联产物。2、通过改变钯催化剂N-芳基部分邻位取代基的结构,用柔性位阻代替二苯甲基的刚性位阻,能够实现对2,5-二氯吡啶的选择性从单芳基化转换到双取代。催化剂K7适当的柔性可变大位阻异庚基即满足了空间位阻的要求,而其可变性使得吡啶环配位后能自由旋转。经过条件筛选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对底物进行拓展研究,合成了一系列吡啶双取代偶联产物。本文通过改变催化剂骨架结构,达到了控制配体的空间位阻效应和电子效应的效果,强调了催化剂设计中骨架和N-芳基部分设计的重要性,打破传统的催化剂结构设计理念,为多卤代(杂)芳环的位点选择性芳基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为该领域中其他研究者在金属催化的配体设计合成中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背景胎盘是人类妊娠期间母子间交换物质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具有营养运输、废物代谢、屏障防御以及合成功能。胎儿的生长发育依赖于健康的胎盘以及完善的胎盘功能,而胎盘重量、体积及胎盘体重比(胎盘重量/新生儿出生体重)是衡量胎盘生长和发育的良好形态学指标。有研究已表明孕妇胎盘重量、胎盘体积与胎盘体重比的改变与多种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因此,探讨胎盘形态学变化对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有动
目的:本研究在中国人群中运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使用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关联的遗传变异构建遗传风险评分(Genetic risk score,GRS),以此作为工具变量,分析肥胖与原发性肝癌发生风险的因果关联。方法:1、采用性别、年龄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10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募集新发肝癌病例,共纳入1285例;以及募集同时
目的(1)了解卒中病房人文关怀实施现况、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关怀需求、一线护理人员的临床人文护理举措,为脑卒中人文护理实践指引的构建提供相关策略及依据。(2)构建适用于卒中病房的人文护理实践指引,以期为我国专科人文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1)通过现象学研究法,在文献研究、课题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半结构式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法,对来自13个市的18位卒中专科人员(医生、护士、康复技师)进行质性访谈,
背景与目的:抑郁症是一类情感障碍或心境障碍的疾病,具有高复发,高负担,高自杀风险的特点,我国每年约有28万人因抑郁症自杀,预计将在2030年的全球疾病负担位列第二。由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抑郁症的临床诊断与病情评估均主要依赖于量表评分,缺少相应的生物学指标来评估药物干预与心理护理干预疗效,同时抗抑郁药副作用大且起效慢。因此,研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探讨其治疗靶点,开发治疗与护理干预疗效预测的分
背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以广东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初诊时超过70%的患者为中晚期。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及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NPC主要的治疗手段,但NPC患者在头颈部放疗时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肤损伤。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Induction Chemotherapy-Concurrent
目的:本研究旨在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宫颈癌差异表达lncRNA、mRNA和mi RNA之间潜在的调控关系,构建宫颈癌竞争性内源RNA调控网络,探究宫颈癌潜在的转录后调控机制。并寻找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RNA,构建预后预测模型,为宫颈癌的进一步分子机制、治疗靶点和精准医疗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宫颈癌的RNA-seq和mi RNA-seq数据文件和宫颈癌患者的临床信息数据,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与脂质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前期课题研究已初步证实Slit2过表达(Slit2-Tg)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机制不明。其中肝外脂质异常沉积,特别是胆固醇逆向转运障碍是AS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本研究在前期结果基础上,以西方饮食诱导的经典Apoe-KO小鼠为AS动物模型,进一步明确Slit2过表达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8周龄雄性Apoe-KO以
目的:评价土家族药物黑老虎治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IA)模型的治疗效果及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MTX)组、黑老虎低剂量组(HLH-L)、黑老虎中剂量组(HLH-M)和黑老虎高剂量组(HLH-H),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尾根部皮下注射0.1ml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建立大鼠AIA模型。自造模当天开始至第36天,
目的:高血压(Hypertension)引起的中风和心、肾组织损伤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病理特征是动脉壁增厚、管腔变窄及血管壁内炎症细胞浸润。目前临床上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探究高血压发病的新机制、治疗靶点以及新药的发掘尤为迫切。研究证实CD4+T细胞,特别是Treg/Th17细胞的失衡是高血压引起的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Treg细胞可与Th17细胞功能上相互拮抗,发挥抑制性免疫调节
目的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及室内外空气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增长,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既往研究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COPD患者的COPD相关知识知晓率、肺功能检查率及药物治疗率均处于较低水平,COPD在公众认知,疾病诊断及药物治